【摘要】: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已成为全球贸易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本文研究了绿色壁垒给中国出口贸易带来了的问题、挑战和机遇,以及应对措施,强调我国应主动利用绿色壁垒,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及形式的分析研究,健全我国的环保法规与规定,引进环保技术,开发环保产业,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绿色壁垒 出口贸易 影响 应对措施
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带给我国的不仅仅是享受平等贸易待遇和贸易自由化的好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在加入WTO之前,关税,数量限制等是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壁垒,而加入WTO之后,随着以关税为壁垒的贸易壁垒的减弱,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认证等技术壁垒已成为多边贸易中最隐蔽,最难对付的一种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我国应正视困难,大力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规范标准,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的距离,同时,加强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统一认识,减小磨擦,增强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正文】:
一、绿色壁垒概述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绿色壁垒作为一种环保措施被用于国际贸易之中,具有双重性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它被一些发达国家用来作为限制或障碍他国,其中主要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或服务进入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国内市场的屏障;另一方面,它在客观上确又起到了保护全球的生态环境、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保护人和其他动植物的生态安全的作用。这是绿色壁垒所具有的第一种双重性质,也是其本来意义上的双重性质。绿色壁垒的第二种双重性质是指,绿色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手段,并非是某一个国家或某几个国家的“专利”。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背景
绿色壁垒如今已成为进出口贸易中最锋利的"杀手锏",也成为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产生的主要背景有:
1.绿色壁垒利用了人们环保意识的普遍提高和环保消费心理的普遍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最大限度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世界各个角落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保护地球环境成为首要问题之一。于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的需要,就出现了绿色壁垒,与此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的增强与全球绿色消费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丁家云 ,2002)。1993年,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在持续8年的艰难争论后,也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做出了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弄清并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的相互关系,以促进经济的发展,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也成立了专门机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直到1999年,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三界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从而使得环境这道绝对的贸易壁垒成为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问题被一条绿色链条连接在一起,绿色壁垒随之盛行。发达国家于是纷纷出台贸易中的环境保护措施,限制进口和扩大出口,使得绿色壁垒成为新的非关税壁垒。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绿色壁垒就以其全新的特征为其所用
上世纪末,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国家(如:印度,韩,日等国)经济出现困难,它们采取消极的国际收支平衡政策来度过难关,也即减少进口,而这种措施的结果,导致世界贸易下降,经济萧条。在这种国际环境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政府都以各种形式来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终协议实施以后,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壁垒正被逐步取消,传统的非关税壁垒活动空间也日益缩小,而绿色壁垒却与其他非关税壁垒明显不同,它不仅具有保护世界资源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合理名义,又有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中的关于"不准阻止任何国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条款作为法律依据,而且其各种检验标准极为苛刻,复杂,往往使得出口国难以对付和适应,尤其是其保护的视线转移到人类健康上,就更具隐蔽性和欺骗性。这些特点正好为贸易保护主义者所用,以构筑一种新的变相的非关税壁垒,实行贸易保护。
3.难以界定一个国家的绿色检验标准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一,环保的概念,意识及经济技术标准程度千差万别,因而一个国家的检验标准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很难说得清世界贸易组织出于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需要,也承认技术壁垒的合法性,但反对苛刻利用,而在现实中,何为合理,也无统一定论;同时,在解决绿色纠纷问题上,国际社会正在酝酿但未出台统一的政策。这些政策的不健全就给了绿色壁垒一个合理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也正是利用这一真空,制造了绿色壁垒,抢先抛出很多绿色壁垒的事物,从而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保护本国的市场。
综上所述,绿色壁垒是在全球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消费观念改变的产物,也是贸易保护主义者为进一步限制发展中国家而精心设计的"绿色陷阱"。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种类
绿色壁垒的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其主要形式有:
1.绿色关税与制裁
即直接限制进口,表现为对达不到本国标准的进口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课以罚款,限制甚至禁止进口,直至实施贸易制裁。如1980年泰国限制从美国进口卷烟案。又如美国食品与产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必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2.绿色技术标准
表现为要求进口产品要达到ISO900和ISO14000的每个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涉及从原料开发,生产到产品的制定,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要求每一个环节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否则,任何国家都有权拒绝进口。其为世界各国在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下平等竞争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提供了依据。
3.绿色包装制度
即要求包装材料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抑或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否则将严加限制。如,1998年9月,美国农业部签署一个法令,要求来自中国的木包装,必须有检验和检疫标志,否则不能出口到美国,如果违规,整批产品不准进入美国,或在美国监视下销毁,而这一切的损失由中国负责,仅这一条将影响中国对外贸易近180亿美元。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的措施的协议》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霉素,微生物的影响,确保人类健康免遭进口动植物携带疾病而造成的损害。如我国的陶瓷就因重金属铅的含量超标,而使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比日本小。
5.绿色补贴制度
为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成本内在化,而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只能为此而给予一定的补贴,但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WTO的规定为由,限制这些产品进口。
(四)绿色壁垒特点
加入世贸组织后,众多的国内企业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但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一种过去我们未曾接触过的非关税壁垒--绿色壁垒在国际贸易中不断蔓延。专家认为,绿色壁垒有如下几个特点:
1.广泛性
可以说,绿色壁垒几乎涉及所有的产品。
2.相对性
在发达国家之间,环保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它们之间的贸易因环保问题导致的纠纷较少。而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较高的环境标准和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往往是一道道难以逾越的绿色壁垒。
3.时效性
绿色壁垒一般只在某一段时间内有效,当出口商采取一系列的绿色措施后,产品能满足进口国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绿色壁垒就被克服。
4.难以区分措施合理性
实施绿色壁垒不外乎如下两个目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和保护本国的市场。即使是因为第二个目的,通常也宣称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的安全,从而使绿色壁垒极具隐蔽性,合理性和歧视性难分。
5.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
严格的环境标准与环境要求是绿色壁垒的主要内涵,冲破壁垒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时还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可能起到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
(五)绿色壁垒作用
1.绿色壁垒的正面作用有:
(1)有利十促进我国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加大科研投人,优化产品结构。
(2)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
(3)技术法规和标准能够促进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于商品的内在特征和品质的交流,使得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节省选择的时间和精力。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