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配合政府的环境外交战略,利用WTO机制,搞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
现在中国是WTO成员国,可以根据WTO对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待遇和更优惠的待遇原则,通过谈判或向WTO的仲裁机构提出申诉,在WTO框架内进行解决。WTO成立后,第一个贸易纠纷---委内瑞拉诉美国汽油标准案说明,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利用的机制。当然,这就要求企业要好好地掌握WTO的协议、规则,善于利用这把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广泛的。从短期、消极方面来看,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导致中国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发达国家之间,随着绿色保护主义日趋强化,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越来越大;从长期、积极方面来看,为跨越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的绿色贸易壁垒,中国出口产业进行的技术创新使出口行业实现了产业的跳跃式升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的出口管理制度创新,为出口产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创造了全新的制度环境,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启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与此同时,企业也要积极采取措施,收集绿色信息、生产绿色产品、与政府携起手啦,共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使中国产品出口再上一个新台阶。
注释:
1.绿色壁垒又称绿色贸易壁垒,是在现代国际贸易中,进口国或地区以保护生态环境、有限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以保护本国市场和贸易,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为根本目的,通过制定、颁布、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或服务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
2.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在本质上具有二重性,即保护环境的合理性与变相贸易保护的不合理性。
3.绿色环境标志环境标志制度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是由政府部门或公共、私人团体依据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图形标签,印制或粘贴在合格的商品及包装上,用以表明该产品不仅质量、功能符合要求,而且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处理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或危害极少,有利于资源的再生产和利用。
4.ISO14000是国际化组织(ISO)为保护全球环境和世界经济持续发展而制定的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于1996年9月开始陆续颁布,它对全世界工业、商业、政府等所有组织改善环境管理行为具有持续的作用,并将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9.温耀庆:《中国外经贸热点问题研究 》,上海交通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 第77页,第87-90页。
10.边永民:《国际贸易规则与环境措施的法律研究》,机械出版社,2005年。第265页。
11.刘厚俊:《国际贸易新发展—欧盟贸易壁垒措施》,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0页。
参考文献:
2.王学真:《中国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思考》,农业经济问题,2002(6)。
3.夏英祝:《加入WTO:中国农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农业经济问题,2003(3)。
4.卢授永、杨晓光:《国际贸易中的绿色瓶颈制约及其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3(1)。
5.沈忠泉、曹海涛:《SPS协议对我国食品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国际经贸探索,2002年2月。
6.李培良:《中美绿色壁垒的法律比较》, 对外经贸实务,2004,(5)。
7. 王金南、夏友富、罗宏、葛察忠:《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年11月第1版。
8.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下我国政府的行为选择》, 经济问题探索,2004,(2)。
9.谷祖沙:《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壁垒瓶颈制约及对策》,经济问题探索,2004,(2)。
10.曾文革、田路、庞蛟:《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外贸法律对策》,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11.印卫东、徐荟华: 《WTO机制下的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保护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0)。
12.宣增益 :《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教程》,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3.杜通平:《绿色贸易壁垒的特征及两重性》,生态经济,2003,(10)。
14.韩冬梅:《如何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障碍》,《经济论坛》,2004-3。
15.赵玉焕:《贸易与环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