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发布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公告,人民币汇率升值2%,中国从此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代。本文开篇分析了形成这次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这次升值对外贸企业造成的影响,笔者指出我国应该充分考虑反J曲线效应,即升值对出口抑制作用的时滞性,仍应充分考虑升值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采取短期和长期措施来规避汇率风险。同时外贸企业需牢牢抓住升值这个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为促进国家外贸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反J曲线效应、远期结售汇、掉期业务
【正文】:
2005年7月21日晚间,一则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犹如平地一声惊雷,宣告了我国建国以来实施了50多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这一时代的结束。这次公告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
一、人民币升值的必要性
人民币升值2%是个小事件,但它显示的象征意义却很重大,那就是人民币汇率机制发生质的突破,人民币进入了升值周期。那么这次升值是哪些方面因素促成的呢?升值有必要吗?
(一)国际收支不平衡
1994-2005年,我国每年的出口都大于进口,一直表现为贸易盈余。我国存在巨额顺差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币盯住美元。在过去3年中,美元对欧元贬值了35%,对日元贬值了24%,美元贬值,人民币也相对贬值,这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得美国的美元贬值政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能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可以说这是过去几年我国出口增长较快和贸易出现大量顺差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存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际投机性资本等各种资金近几年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再加上我国大量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致使资本帐户自1995年以来长达十余年的盈余。过大的顺差会给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如造成进出口贸易失衡,外汇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从而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而日益加剧的升值预期又会吸引投机资本的流入,进一步扩大顺差。
从以上看出,人民币升值存在其必要性。升值不仅有助于缓解双顺差局面,调节我国目前的贸易结构和贸易格局,扩大内需,协调地区不平衡发展;同时有利于我国原材料、能源的进口以及资本流出;有利于我国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实行“走出去”战略,在国际竞争中提高企业素质。
(二)国际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压力加大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一直催促人民币升值,给我国汇率机制改革带来较大压力。早在2002年12月4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在英国的《金融时报》上发表文章称:“中国的通货紧缩经出口扩散至台湾、香港甚至全球,中国应承担起将人民币升值的责任”。英国的“经济学家”周刊认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被低估了56%。该杂志定期比较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在全球各地的价格,其理论依据是两国汇率基本相当于相同的食品和服务在两国的价格比。2003年4月,麦当劳巨无霸汉堡包在美国的平均价格2.71美元,而在中国只要1.20美元,因此“经济学家”认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被低估了56%。2003年6月和7月,美国财长斯诺和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后正式表示,希望人民币升值。2003年9月,美国财长斯诺访华此行目的之一就是敦促中国人民币升值。
因此,人民币适当升值,有助于减小贸易摩擦,缓解国际压力。
(三)外汇储备数额巨大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