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市场,证券市场的信息非对称,必然导致虚假信息充斥于市,使证券市场变成"柠檬市场"。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使中国证券市场信息造假和信息欺诈屡禁不绝,极大的伤害了投资者的信心,危及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构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诚信机制,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从而确保中国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
正文:
一、信息非对称与“柠檬市场”
证券市场是一个信息密集型市场,证券价格对信息的变化反映十分敏感。在现实的证券市场上,无论是证券发行者、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还是证券中介机构,都离不开一定的信息。信息既是政府监管部门进行市场监管的重要依据,也是投资者进行科学预测和正确投资决策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现实的市场交易中,信息的分布往往是不均衡的。常常是交易双方一方掌握的信息多,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方掌握的是准确的信息,另一方却获得的是失真的信息。这种市场交易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的现象即是所谓的信息非对称。证券市场是典型的信息非对称市场,在证券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非对称现象。证券市场各个层次的主体( 如证券监管部门、证券交易所、证券经营中介机构、上市公司及其管理者和股票投资者) 之间,虽然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的契约关系,但是,由于各自获取信息的渠道、能力和信息成本的不同,因而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信息非对称。证券市场的信息非对称,突出地表现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的信息非对称。上市公司管理当局( 上市公司的董事、董事长和经理层) 掌握着比投资者更多的内幕消息,处于信息优势,拥有较完全的公司内部信息。而投资者、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则处于信息劣势,拥有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公司管理层具有利用自身信息优势牟取私利的动机。他们往往利用会计准则和制度以及监管政策的缺陷等合法手段或其他会计舞弊等不合法手段,进行信息操纵,隐瞒不利的信息,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并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大量的内幕交易,或提前采取行动,或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自己持有的股票,从而损害处于信息劣势的广大外部投资者的利益。小约翰•科菲认为:公司管理层不仅有动机隐瞒利空信息,甚至会隐瞒部分利好的信息。其结果必然使虚假信息充斥市场,使市场变成“闻起来挺香,吃起来倒牙”的“柠檬市场”。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在所谓的自由经济和愿望,买卖双方都不存在任何欺诈行为。然而,现实却告诉人们,在所谓的自由经济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才是普遍存在的,信息完全只是一种理想状态。阿克尔洛夫教授针对这种假设提出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信息非对称形成“柠檬市场”的模型。“柠檬市场”本身讨论的是旧车市场。在旧车市场上,由于卖主掌握许多于自身车辆质量的私人信息,他比买主更清楚地知道车辆的质量。出于信息的不对称,卖方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必然导致市场运行效率的低效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扭曲,出现“坏车驱逐好车”的现象,质量好的车被挤出逆向选择,也可以造成交易之后的道德风险,它不仅影响着投资的价值判断和正确决策,而且影响着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人的利害,给证券市场带来严重危害。
证券市场信息非对称一般可以分为两类:“隐瞒信息问题”和“隐瞒行为问题”。 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缺陷及治理对策6(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