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西方经济学中的“外汇汇率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结算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自身在外贸企业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具体分析我国于2005年7月21日开始的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可以采取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浮动汇率、外贸企业、对策
【正文】:
2005年7月21日19时,在一个几乎让绝大多数人“出其不意”的时刻,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北京时间2005年7月21日19时起,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1美元对8.11元人民币(中间价);相比此前5%-10%的市场预期,此次升值的幅度比预期的要小,2%的升值幅度只是人民币进入长期升值进程的第一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过程远未结束。
此次人民币的升值,使得中国的外贸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外贸企业如何正确地分析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及时地调整和制定正确的新时期管理思路和发展路线,以及如何应对未来的人民币汇率的再度调整?下文将进行针对性阐述和分析。
一、此次改革前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简介
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从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一) 改革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由单一固定汇率到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轨汇率制度,再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演变。1994年汇率并轨以后,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该汇率制度最大特点是单一盯准美元,其他外币随着美元的变动而变动,这样的汇率制度成就了2005年7月21日以前的近10年的我国外汇汇率的稳定情况,这为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重大特点是从单一盯住美元到参考一篮子货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这种汇率制度类似于BBC模式,所谓“BBC模式”,是一种使一国货币相对于几种货币(即一篮子货币)的加权汇率保持不变的汇率安排;它是三个英文单词(Basket、Band、and Crawling)首字母的缩写,可以译一篮子、区间浮动与爬行。BASKET是指“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一般来说,对于贸易多元化的国家更倾向于采用这种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因为这种汇率制度可以稳定本国有效汇率而不是仅仅针对某单一货币的汇率,从而可以使国家避免遭受由于贸易形势、产出水平以及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剧烈变动而导致的通货膨胀变化而造成的冲击(注1)。对此,中国将维持人民币相对于一篮子货币加权汇率相对稳定,允许人民币对加权汇率随着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浮动,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调高或者调低人民币对其比价。在新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美元对人民币的当日交易价在中国央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后来又加大非美元货币浮动的幅度。因此,如果篮子货币间汇率短期内发生剧烈的变化,受美元交易区间的限制,加权汇率水平短期内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央行可能会在随后通过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使指数逐步回落到其目标区间之内。
二、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中国国内情况对于汇率制度改革的要求
1、中国外币储备增大导致人民币通货膨胀的压力 试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中国外贸企业的影响以及对策(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