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聘员工时用人单位要履行告知义务 1、法定的告知内容: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如实告知的范围包括,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 从法律所规定的这些告知内容来看,都是与劳动者的工作紧密相连的基本情况,也是劳动者进行就业选择的主要因素,特别强调的是,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也应告知。如用人单位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用人单位内部的各种劳动纪律、规定、考勤制度、休假制度、请假制度、处罚制度以及企业内已经签订的集体合同等,用人单位也都应当进行详细的说明。 2、不如实告知的后果:用人单位应当如实告知另一方真实的情况,不能欺骗。如果提供虚假信息,将有可能导致劳动合同的无效。如用人单位未如实告知工作岗位存在患职业病的可能等,都属于本法规定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的范围,该劳动合同无效。 3、必须告知:从法律的上述规定来看,用人单位如实告知义务的履行是法定的并且无条件的,无论劳动者是否提出知悉要求,用人单位都应当主动将上述情况如实向劳动者说明。 二、劳动者也有告知义务 ‘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1、劳动者的告知义务是附条件的,两个条件:一是用人单位要求;二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一句话就是,只有在用人单位要求了解劳动者且是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时,劳动者才有如实说明的义务。 2、 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有哪些: 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包括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以及部分与工作有关的劳动者个人情况,如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构成等。这些一般是在招聘表格中所要求的内容; 3、用人单位不能向劳动者了解与劳动合同没有直接相关的情况,不能侵害劳动者的隐私。 4、劳动者不如实告知的后果:一样都属于本法规定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的范围,该劳动合同无效。 三、不签劳动合同有什么法律后果? 《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未在用工的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与劳动者约定的劳动报酬不明确的,新招用的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的,实行同工同酬。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目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签劳动合同的问题相当突出。《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将会付出很大代价。按该法规定,用人单位主要违法成本在两个方面: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四、《劳动合同法》对试用期有哪些特别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三年以下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关于学习新《劳动合同法》解读的体会(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关于学习新教材的体会 | 下一篇:关于学习《管理学》的心得体会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关于 学习 《劳动合同法》 解读 体会 | 2020-04-20 16:41:13【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