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公司都认为招聘就是收集简历、组织面试、把人安排到相应部门就完成了招聘任务。其实完整招聘工作程序是一个循环过程,还包括更多内容,从招聘前资料的收集、招聘规程、招聘的宣传到应聘者背景调查一直到招聘后结果的及时反馈等,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简历及面试等工作。
现代企业中很多企业还缺乏整体的招聘规划。一些公司的招聘都是从每年的大概一季度就开始运作了。各个用人的部门要根据岗位需求情况提出用人计划,并且报给相关的部门审批,之后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上报人员需求数量等情况进行汇总,拟定出本年度公司人才招聘计划,等待公司管理者审批。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公司只是被动接受人员需求信息。人力资源部应该转变单独作战的工作模式,应该和其他部门合作,根据公司的长远发展的需要制定更长时间的招聘规划,使招聘工作有依可循。
另外我国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部门设置的时候并没有单独设置人力资源部,而是由办公室或行政部等部门兼任。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重视性不够,忽略了人力资源部是现代企业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正常、有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没有配备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即使有,其日常工作也仅仅局限于管管档案、工资和劳保等,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工作,没有行使到人力资源管理应尽的职责。
3.缺乏科学的招聘标准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现代有些企业的招聘缺乏合理的招聘标准和科学的手段,有些公司的招聘原则过于死板。现代企业中有很多企业无论招聘什么职位,都要求本科学历或者几年以上工作经验等,把优秀的人才似乎定位在高学历和长时间工作经验上,这种招聘的标准是不科学的,人才的实际能力和所读的学校以及所具有的时间等并不一定成正比,有十多年工作经验的失败者并不一定就比有十足干劲、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带来的效益要高,研究生或者本科生不一定比专科生更适合自己公司的工作岗位。那些不科学的招聘条件和标准会把大批的优秀人才让给了竞争对手。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偏好招聘名牌院校毕业的学生,认为好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也高,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毕业于名校学生是否都适合于本企业需要的,则没有加以考量。一旦双方发现并不合适,企业将会浪费本次招聘的成本,同时还要为下次招聘支付费用。
4.招聘渠道相对单一
人才招聘的渠道有很多种:现场招聘会、劳动力市场、网络招聘、猎头公司、校园招聘、平面广告招聘、内部选拔、熟人推荐等等,每种招聘方式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以及人才储备的倾向性。例如,技术工人和一般办事人员可以到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进行校园招聘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中高级专业人才则可委托猎头公司进行物色。人推荐等传统的招聘方式,没有充分利用不同的招聘渠道,无形中减少了人才选择的范围,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三、留白教学的重要性
(二)我国企业员工招聘面临的主要风险
1.招聘工作的成本风险
由于合适的候选人不易获得以及人员流失速度的加快,企业不得不在招聘方面投入巨大的成本。用人单位在招聘阶段可能发生的成本有为招聘而发生的直接成本,招聘过程中为员工发生的成本以及招聘后对员工发生的成本。如果甄选出的人员不合格, 不但招聘直接成本无法收回,还会随年限的推移而产生持续的负面效应。另外用人单位忽视人力资源成本,招聘条件与岗位的实际要求相脱节,招聘单位一味拔高应聘条件,忽视岗位的实际需求,只能加大企业的管理成本,得不偿失,也造成了社会本来就紧缺的人才资源的浪费。如果企业为招聘支付了成本却不能从招聘的员工为企业的工作而产生的效益中回收该成本,将使企业面临损失。
2.招聘人才的甄选风险
招聘人才甄选风险一方面是对招聘市场不了解,招聘渠道选择不当,导致简历筛选困难。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由于没有了解当地的招聘市场状况,只是程序化的发布招聘信息,同时,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盲目随大流,尽管每天能收到大量的简历,但真正合格的却寥寥无几,面试之后很难有留下来的。另一方面是人才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着。对有的职位而言,应聘者供大于求,这种情况下,组织对人员的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而对于另外一些职位来说,则很难找到可供选择的合格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要求较强的职位或管理职位。有时即使通过招聘渠道获得了合适的人才,安排在重要的岗位,给予丰厚的待遇,但是由于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一旦他们跳槽或是表现不理想,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将会更大,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
3.新聘员工的流失风险
随着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择业观念的不断变化,近年来企业中人才的跳槽现象越来越普遍,周期也在缩短,新聘员工的流动率不断增高。人员流失过快给企业招聘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耗费很大精力招聘进来新员工,并且投入很大的财力对他们进行岗前培训,但是他们却很快就流失了,确实令企业非常痛心。这种损失的直接表现是该岗位的人力资源成本增大,因为企业需要进行重新招聘和培训;而间接损失往往更大,可能引起工作进度的拖延,甚至造成组织的瘫痪。在招聘选拔过程中,有些招聘者倾向于选择那些十分优秀的人才,却往往忽视这些人才的稳定性,辛辛苦苦招来了员工却很快就发现是在为竞争对手做嫁衣,不但给企业造成财力人力上的损失,而且从另一方面也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例如,核心人员的离职就可能导致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机密泄露。另外由于企业人员流失速度快,企业就需要不断的招聘人员来满足工作的需要,同样又加大了人才招聘工作的难度,产生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