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民营企业家也应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训练,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知识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家应适时聘请职业经理人,让那些拥有较多管理经验、技术的人负责企业的经营发展。
(四)、建立专门的、完善的、高效的人力资源机构
在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中,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多为总经理或办公室兼任。一方面表现为部门职能设置不科学,功能不健全。另一方面表现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人不称职,他们素质低,能力差。民营企业要加强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引进和培养,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保证组织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高效运行。
(五)、全方位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必须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人力资源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企业发展的总体战略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在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时,首先必须清楚企业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然后再确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确定后,应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将战略具体化。首先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其次要规划出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措施。通过人力资源规划将企业目标和战略转化成对人力的需求,有效达成质和量、长期和短期的人力供需平衡,包括企业宏观、微观、长期、短期的人力资源招收、使用、培训、晋升、调迁等计划;通过规划措施,改变企业长期以来用人的随意性和短期行为,实现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规划还可以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运行,明确管理发展方向,并提供评估管理效果的依据。同时辅以相应的科学的、严密的规章制度,从而使企业能够实现合理的选人,科学地用人,适时地育人,有效地留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挖掘潜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战略的实现。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企业与企业间、部门与部门间、指标与指标间必须执行相对统一、有参照的标准,避免因指标的相互冲突降低考核的权威性。有效的考核标准是根据工作而来的,在订立标准时要对照所考核企业、部室的所承担的职能,所订立的标准是可以达成、易于明确了解且可衡量的。部室应参与制定自己的绩效考核标准,有部室自己参与的绩效标准不仅会订得恰当,而且也会受到鼓舞,努力去达成甚至超越标准。在选择绩效考核的指标时,应尽量把指标进行定量化。同时还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体系,尽力保证员工的收入与付出相符,并及时兑付,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七)、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
组织行为学和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都对“人”这一企业经营者有了一个全新、深刻的认识——企业员工都是“社会人”、“复杂人”,他们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利益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的多方面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成长环境,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谋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强劲动力。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低和发展程度。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吸引、开发和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力。(1)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指根据不同的人员、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和不同的报酬形式,设计出以薪金、奖金、股权、退休金等构成的激励计划,以调动员工积极性。(2)工作激励。工作激励是指通过分配适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在工作的分配上要注意把工作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同员工的自身条件结合起来,用人所长, 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同时,工作的分配要能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就要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标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真正激起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3)情感激励。情感激励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进而激励员工。要注重人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管理者对员工的关怀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效果。为此,要经常与员工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倾听群众的意见,建立正常的沟通渠道,进而增进了解和信任,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八)、塑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21世纪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技术来自于管理,而管理靠的是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谈不上先进的管理,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仅是提出几个口号,它的实质是将文化转化为企业制度,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将其渗透到招聘培训、考核和薪酬各项制度中去。企业文化的构建有外在和内在两条途径。外在途径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全体员工的力量,通过企业的对外传播活动,向社会辐射企业的影响,打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为创立企业文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企业的自我完善则是创立企业文化的内在活力。企业需要进行的内部改造工作包括设计组织机构、树立企业精神、培育团队精神以及开发企业的素质。
总之,民营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长远发展着眼,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形成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使企业之树的常青。
参考文献:
1.余玲艳:《2007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人力资源管理杂志社,2007版
2.张炳坤、罗明忠等:《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成长的视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版
3.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
4.姚裕群:《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四)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