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创造和谐,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党的十六大以来,“和谐”是各种文件、讲话、报章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也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部门到企事业单位部署工作的要求和实现的重要目标。注重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和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和冲突。和谐产生美,和谐生发力量,“家和万事兴”,“和则互利双赢”。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创造内部成员之间、特别是领导与人才之间的和谐尤为重要。“良禽择木而栖”。人才选单位,往往既看重它的硬环境,更看重它的软环境。在软环境方面,一是领导要有求贤若渴的真情。要礼贤下士地延揽人才,真心实意地尊重人才,大胆信任地使用人才,满腔热情地关心人才,无微不至地爱护人才。只要有了一片真情,即使条件差些,某些困难一时难以解决,人才也会体谅的。二是要有良好的风气。风气是软环境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个单位风气正,就富有凝聚力,现有人才就心情舒畅,爱岗敬业;社会上许多人才也会心向往之。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必须率先垂范,带头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科学民主的风气,公开公正公平的风气,形成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奉献光荣的浓厚氛围。三是要有保障人才权益的法制环境。人才权益保障的根本方式就是法律保护。我国加入WTO后,国际国内人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人才市场风险增加。与组织严密的企业单位相比,人才个体通常处于弱势地位,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保护。在这方面,除了认真贯彻国家的法律法规外,国有企业还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加强人才基本权利包括经济权利、政治权利、受尊重权利,特别是知识产权的保护,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创新的法制环境的形成。通过创造和谐环境,动员和激励人才队伍抓住机遇,振奋精神,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建功立业。
结束语:我们的时代是呼唤人才的时代,也是造就人才的时代;我们的事业是需要人才的事业,也是锻造人才的事业。小康大业,为人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才涌动,为加快发展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企业各级党组织和主要管理者一定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开发战略,自觉坚持走人才强企的道路。要以创新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建立机制,健全制度,优化环境,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条件。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吸引力、向心力,而又精英荟萃、人才辈出的企业,一定会持续发展,长盛不衰,她的明天总是亮丽美好的。
2005年5月23日初稿 2005年7月1日修改稿 2005年7月22日修订稿
参考文献资料:
马东升:《怎样当领导》,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四版。
梁栩凌:《人力资源管理》,黄河出版社,2002年3月第一版。
王岁悦:《现代领导能力》,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吕连亭:《企业与企业领导艺术》,新华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中共中央:《求是》杂志,2001年地21、24期,2003年第12、18期。
现代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五)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