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点击下载
【 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每年必须实现1500万到2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益率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鉴于我国目前现状,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已初见端倪,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成了严峻考验。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的现状
1、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中,男性较多,使得留守青壮劳动力大量减少。
青壮年的男性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在家劳动力多为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或因为年龄偏大不便再外出务工,或因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不能外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5岁,男女性别比为4:6,留守在农村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家庭、照顾小孩,农业生产仅作副业。
2、留守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
据调查,由于留守劳动力大都是超龄劳动力,其受教育程度较低,一般只经过4年左右的学习,初中及小学以下学历者高达97.17%,甚至还有文盲,无论从其科学文化素质,还是职业素质、专业技能,都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很难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从建国初期至今,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经历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目前,从城乡平衡发展的要求来看,在未来5到10年内,我国每年必须实现1500万到2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才能保证农民收益率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鉴于我国目前现状,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压力已初见端倪,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成了严峻考验。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的现状
1、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中,男性较多,使得留守青壮劳动力大量减少。
青壮年的男性劳动力几乎全部外出,在家劳动力多为中老年人和妇女,他们或因为年龄偏大不便再外出务工,或因家中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顾不能外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55岁,男女性别比为4:6,留守在农村的主要任务是照顾家庭、照顾小孩,农业生产仅作副业。
2、留守劳动力文化程度较低。
据调查,由于留守劳动力大都是超龄劳动力,其受教育程度较低,一般只经过4年左右的学习,初中及小学以下学历者高达97.17%,甚至还有文盲,无论从其科学文化素质,还是职业素质、专业技能,都很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农业生产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很难得到切实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