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引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劳务产业,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优惠政策和绿色通道在城市中纷纷实施,一部分农村学龄孩童跟随父母大量涌入城市,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导致城市教学能力严重饱和,也使农村学校生源不足,然而,农民工子弟学校还存在多方不足。对此,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工子弟学校健康发展意见。
文献综述主体部分: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07》的统计,截止2006年底,贵阳市农民工已达50万左右,并以每年8000至10000的速度递增。随农民工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已达11万之多,如何认识农民问题,如何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成为贵阳市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那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及就读学校问题,成了当今社会必须关注的之一,那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重视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
有关专家认为,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就学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找准贵阳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不断解除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下,全面提供援助,为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创造平等、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使贵阳市农民工子女能更好地享受义务教育,贵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贵阳市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的有关规定》(2004年)、《关于市统招初中接受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如下补充规定》(2005年)等文件。贵阳市委、市政府还连续数年将此项工作纳入当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内容之一,在贵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贵阳市教育主管部门还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快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方案、意见等有关文件,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到全市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步建立了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机制,发挥了公办中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的积极作用。二是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持、引导、管理、服务能力,促进民办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提高民办教师的待遇,关心民办教师的成长进步。四是成立协会,搭建互动平台,大力发动社会各界,形成全社会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组织公办学校和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校际间的学生手拉手等互动活动。(二)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儿童少年应得到同等的尊重,应享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益。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从而为农民工子女创造平等、宽松、优越的教育环境。
二.关于加强农民工子女学校管理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加强农民工子女学校管理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实际需要;是依法行政、切实履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重要职责,也是为了贯彻落实《关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的有关规定》等文件精神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本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提出如下若干意见: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依托公办学校资源,开展校际交流协作
1、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开展一对一结对活动
2、明确工作职责,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3、开展校际交流,丰富教育教学活动
(三)发挥教育培训优势,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1、加强师资培训
开展针对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的培训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的对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进行备课、上课等基本技能的指导与培训,使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业务能力有所提高。
2、推进德育工作
将德育工作推进到农民工子女学校,指导农民工子女学校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指导农民工子女学校开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专题研究活动。
3、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组织或邀请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参加区级教学研究活动。
组织部分优秀教师(区级骨干教师等)上示范课,并进行现场说课、评课等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提高业务水平。
(四)多方参与,推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硬件建设
认真落实市教委关于改善农民工子女学校安全卫生设备设施工作会议精神,会同区公安分局、食药监南汇分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同时,根据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层次改善各学校食堂、厕所、图书室、110报警装置、消防、照明、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以此推进农民工子女学校的硬件建设。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
从父母把他送进公办学校就读的那天开始,等待他们的并非是惊喜和快乐,而是接踵而来的冷眼和歧视:
(一)是来自学校的歧视;
(二)是来自城市同学的歧视,使他们和城市孩子所接受机遇的就具有不平等性;
(三)是流动人口的子女在城市就读,受到的待遇总是不平等的;
(四)是现在民办教育也在不断的规范化,无论从教学质量还是从硬件上来看,民办学校都有了长足的进展。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呼吁社会,让农民工子女教育权利保障,让他们和城市孩子拥有同一片教育的蓝天。
四.国家的重视与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两免一补”的政策(即免学杂费、书费,补生活费)影响深远,但贯彻实施并不全面。根据我们的调查,尽管在流出地农村可享受到“两免一补”的优惠,也确实让一些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但是农民工子女所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的还是处于不平等状态,由此引发的教育效果的不公平最终会影响农民下一代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危及社会公平稳定的发展。
在民工子弟学校长期的支教活动和本次调查活动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好学精神与学校的现实硬件、软件水平由太大的距离。这种落差像是一道鸿沟横亘在他们与公立学校孩子之间。缩小这道鸿沟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
五.关于民工子弟学校出路的思考
(一)民工子弟学校硬件状况的改善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帮助。
其一,尽管这些学校艰难地完成了合法化过程得到了政府的承认,但却得不到财政支持,政府在经济上很少予以扶持,这使得原本不以赚钱为目的的校方基本只能靠学生交纳的学费维持运转,难免陷入“学费低导致条件差,条件差导致教学水平差又举步维艰”的恶性因果链中。因此,流入地政府应在财政上给予民工子弟学校适当的扶持,例如校址安排、校舍建设等,作为对民工对流入地贡献的一种回馈,这是无可厚非的。
其二,社会还应给予这一类学校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多捐钱捐物,如设立专项基金来资助学校的发展、鼓励大学生义务执支教等。
其三,学校本身应对收支进行合理的安排,做出科学的规划。以旭东学校为例,学校只把社会捐助的钱中的极少部分用于奖励师生和改善现状,其余都等着有合适的地皮建校舍。这固然受限于经费,并有一定的现实考虑。但客观上却牺牲了现在这几届学生本可以享受到的现状改善,因此并不科学和公平。这一点,校方本身理应做出一些近期和远期规划的调整。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现状分析—以旭东学校为例(含开题+文献综述+任务书)(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