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朴素中追寻深刻----《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二)
师:大家同意吗?(师捆小棒)放哪?(生:黄盒子里。)
师:多少根了?502这个数怎么写?(生写在练习纸上。一名同学板演。)
师:5是什么意思?(生:5个百。师:哪个盒子里的?) 2呢?
0是怎么回事?一个十也没有,不写0不行吗?
师小结:1个十也没有,就要写零占位。
(2)我们接着数。502、503 … 510
生(兴奋的):捆起来!师:把哪些捆起来?为什么?满10了,捆起来,多少?510,这个数你会写吗?写写看。
(生写在练习纸上。一名同学板演。)
师:你写得这么好,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
生:510是由几个百,几个十组成的?(指名说,同位互相说说。)
(3)我们都数到510了,接着数!
510、610 … 810、820、830 … 900(生:把蓝盒子里的够10了,把小棒捆起来。师:放在哪儿?生:黄盒子里。……)910、920 … 980、981、982、983。
我们一共数出了多少根小棒?
生:983根!
师:赶快记下来!(生写在练习纸上。一名同学板演。)
3.我们齐心合力数出了983个小棒,真不简单!
如果我继续往里添小棒,你还会数吗?
生:会!
生兴奋地数:… 999、1000!把绿盒子里的捆起来!……)
群生:先把绿盒子里的10根捆起来,放到蓝盒子里。再把蓝盒子里的10个10捆起来放到黄盒子里。……(交流操作)
师:多少根?
生:1000根了。
4.感知1000。
师:1000是多少个百了?十个一百怎么办?
生:捆起来!
师:为什么?
群生:老师,1000不能再放在这个盒子里了……。
群生:再加个盒子!
师:(师出示红色盒子)该放哪?
生: 放前面。
师:哪是前面?
生:放在黄盒子的左边!
师:是这样吗?(对!)
师:好,就照大家说的放。
师:这是1000根小棒,比划一下,多大一捆啊?(生动手体验)给同位比比看。
师:1000里面有多少个百?多少个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千以内的读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尤其是进率等概念又是读写数乃至多位数加减教学的基础。巧妙地设计了用多种形式的数全班的小棒这一教学环节:整百整百的数、整十整十地数、单根单根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构建起满十打捆、满10个十再打捆、满10个百打一大捆的知识体系,体会到10个一百是一千,从而在兴趣盎然之中轻松地突破了知识难点:能准确地数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5.我们用这么多根小棒表示出了一千,你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表示出一千吗?(出示计数器,学生上台操作。)
一个珠子就表示出一千,这么简单啊!你为什么不在这几位拨?为什么在这里拨?大家都是这样拨的吗?(贴卡片:百位、十位、个位、千位)这一个珠子就表示多少?
6.你会写一千吗?(生板演。)(有什么问题要问吗?)1000为什么要写3个0呢?
师生交流小结:(对照计数器:这个0是哪一位上的?这个呢?)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写0占位。
7.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认识的就是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接下来联系生活,感知1000以内的数。
深层思考:
下课铃响了,学生依然沉醉在热烈欢乐的课堂气氛中,他们举起高高的小手包围了我,我知道他们想说得很多,而我和他们一样,心情久久无法平静。这节课带给我的感触太多了。
整个教学过程没有太多华丽的多媒体课件和繁杂的环节设计,“教”与“学”的材料更多是来自于课堂上的动态生成,一气呵成。没有强迫,不算热闹,一切看似简简单单的朴素,但学生却深深被吸引,自主探究的行为主动而积极。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学习颇有成效。细细想来,认为在三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一、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为学生提供数量为100多的学具实物----小棒, 以小组为单位数。
2.师生共同数小棒,经历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
(1)先估数,再让学生数一数,学生充分感知1000以内各数的实际含义,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数能力。
(2)课尾时估会场人数的环节,向学生渗透估数的方法,使学生认识到数与生活密切相连,进一步感知1000以内数的大小。
本节课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二、让学生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设计3个形象直观的、颜色不同的数位盒。“每个小组都数出了小棒的根数,这儿有3个盒子,怎样放能让大家很清楚的看出是多少根呢?” 使学生自然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
2.创设数数的情境“能数出全班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吗?”在数数过程中,学生会自然产生“要把1000根捆起来……”“够10个百了”“还要再加上一个盒子……”等。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突出一个原则: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动口数、摆、说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及经历了数学思维的挑战,又扎扎实实的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还经历了情感和态度的润泽和熏陶,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过程。
教学是无痕的,教学也是有意的。也许是对这节课最好的诠释了。大概正是这一点“朴素中的深刻”,打动了在场的评委和老师们,这节课在山东省课堂教学评优课上荣获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反思这节课例,还有一点不成熟的设想:数数更是计算的基础。学生在计算中,尤其是进位、退位计算,由于对抽象的算理不理解,以致常常算错。其实,是对计数单位缺乏表象的支撑,因此,在最基础的数数阶段加强学生对数位、数位值及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的认识尤为重要。而本课出现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千”,因此应在此处做足文章!我想,在教学中,在数出1000根小棒,形成计数单位“千”后,仅仅让学生体验1000根小棒的量,是不够的。操作材料应多元。如黄豆、大米、本子等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性的探索学习,通过做手势、看一看、比一比、估一估、抓一抓等有趣的活动调动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充分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自主体验,建立数感。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培养数学能力。
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在使孩子把书读透的同时还要把书读厚。课堂是一个平台,是一个媒介,数学书是桥梁,走向的应该是数学大世界。
我理解的深层思考,是思到别人尚未意识到的细微之处,你这些思考就显得放之四海而皆准、大而无当。这节课到底好在哪里?数数的“拐弯儿”的地方都被我们直观化、过程化了。于紧要处慢下来,把再开核桃的最后一锤交给学生来做,是教学的大技巧。可惜,感悟到这一点的人太少了。你是执教者,还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你说那些听课的除了看热闹还能看到什么?这也是我反对频繁听课的原因。
在朴素中追寻深刻----《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