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朴素中追寻深刻----《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一)
在朴素中追寻深刻----《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经五 孙娜
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教师放下架子躬身与学生平等对话,学生有合作交流,有自主探究,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欢声笑语。但是,有些“新课堂”与新课程的理念“形似神异”,在追求所谓个性张扬,热闹的背后,总给人有肤浅、浮躁的感觉。我在执教《1000以内数的认识》时,也曾走过这样的弯路。
案例描述与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材初始编排了一幅体育馆召开运动会的情境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例1通过实践操作数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发现每两个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的关系。例2的教学主要是使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根据新教材的特点,我对这一节课进行了研究。
初次尝试:
首先通过演示例1的动态课件,使学生观察发现规律:(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个一百是一千)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提供充分的学具(如:以小棒、线绳、格子纸),为学生创造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表示出1000,建立初步的数感:
片段:
1、你认识“一千”吗?你怎么知道的?那1000到底有多大?能用桌上的学具表示出1000来吗?小组团结合作,试试看!
2、展示活动成果:(实物投影中展示)
(1)小棒:
A\ 10根一捆,100捆就是1000根。
生:10根10根的数,100根堆一堆,往复操作。
师:你怎么知道这是100根?
师:他是先10根10根的数出100根,然后数了10个100根就是1000。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吗?谁还使用了小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B\100根一捆,10捆是1000根。
师:能来数数吗?大家一起数。(生操作100、200、300……)这种表示方法可以吗?
(出示1根小棒)这是一根小棒,1000根有这么多!
(2)格子纸:
生:20×50圈起来。
40×25圈起来。
师:你真是个用心的孩子!(涂色、圈画)一个格这么小,这是1000个格!
(3)软尺:
生:10个一米是1000厘米。
师:你的想法也不错,可怎么让大家看到这1000厘米呢?谁有好办法?
(4)毛线:1000厘米的毛线展示。
师:(手势)1厘米只有这么长,100厘米呢?1000厘米呢?
3、交流到这,你想说些什么?
4、师小结:是呀,1000的确是个很大的数呀!
5、刚才,大家团结协作,想出了这么多办法表示出了1000,真了不起!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事物的数量大约是1000呢?(生汇报:运动会、公路、森林…… )
6、师展示课件:大家的观察力真强!还有呢,看,海底的鱼大约1000条;这篇文章大约有1000个字;体育场的这一部分可以坐1000人……(点击课件闪动),你知道这个体育场大约有多少个1000?这么多个1000,你能有个什么词语来表示?(人山人海、成千上万等)
7、小结:生活中很多的事物数量很大,用1000来表示事物是不够的,我们今后会学到更多更大的数。
10根一捆的小棒,10捆是100根;10个100根一捆的小棒是1000根;用100厘米的软尺量10次线绳就是1000厘米;50个格20行是1000个格。通过比较1根小棒和1000根小棒,1厘米和1000厘米,1个格和1000个格,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自己体会、发现、感受到1000是一个更大的数。接下来我们利用传统的计数器,请学生拨一拨、读一读、写一写,直观形象的感受数位的意义,力求突破中间带零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写难点。
探讨反思:
一节课下来,气氛很活跃。整节课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学生似乎都在观察、操作、合作过程中感受、探索着。然而,我们的教学目标真的达到了吗?孩子们在热闹的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了吗?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了吗?真的体会到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了吗?我仔细揣摩,潜心分析:
一、学情学历分析:
学生认识数的基本过程,大致是先了解数位关系,认识计数单位,才具备了数、读、写的数的基础,进而知道数的组成。学生在一年级学过了10、 20、100以内数的认识,具备了一些数概念的认识,对数位、数位值及个、十、百三个数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能数出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100以内的数的组成等等。二年级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读、写比一百大的数,但连续数数困难,特别是接近整百、整千时的拐弯数。对数的组成不清晰。知道“千”“万”甚至更大的计数单位名称,但不理解数位意义及数的实际意义。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
二、教材分析:
1000以内数的认识,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
教材不足:
1、例1中用数小方块,不如传统学具小棒更加直观,数小棒时,满十就捆并且在高一级数位上多了一个计数单位的过程清晰可见,“捆”的这个动作意义深远,是合并10个一、10个十、10个百的过程,就是形成计数单位的过程。而且随着小棒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学生直观形象的看到计数单位的扩大,和物体存在量的扩大。
2、例2是借助计数器帮助数数,计数器用来帮助写数很直观,可用来帮助理解数的大小,过于抽象。由小正方体直接到计数器,对计数单位的形成和数位值的理解缺乏感性而深刻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在形象直观地操作小棒过程中,建立数位的概念,进而学会读、写1000以内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突破读、写难点。由了丰富的体验过程,在抽象到计数器,加深对数位及数位值的理解。
还有一点,多位数进位加、退位减,为什么错率高?这里直观感受不充分。那里犯病,病根儿在这里。你如有类似体会,可以加上。没有就算了。
重新定位:
有了这些思考,在教研员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二次修改: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立为以下几点: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够恰当地描述1000以内的数的大小。
3.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产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能说出千以内的数位名称。知道各数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
案例描述与分析: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通过和件的动画演示,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重温旧知---100以内数的数数的方法: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教师了解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渗透数数方法,掌握了学生学习本课的起点。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一)数小组的小棒。
1.大家都有小棒,试试你的眼力,估一估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根?
生:我们小组大约100根。
生:大约90根。
生:110根。
生:大约100根
……
2.大部分同学估计的在100根左右。(板书:100)到底有多少根呢?怎么办呢?(生:数一数)小组合作快来数数看吧。(生活动,师巡视)
3.交流汇报:你们小组有多少个小棒?
生:我们小组有122根。
生:我们组的小棒是114根。
生:132根。
生:我们组有125根。
生:225根。
师:哦,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投影展示,大家一起数。)10、20、30 … 100、110、120、121 … 125,
到底多少根?你们会数了吗?
师:大家真不简单,会数比100大的数了!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估数和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和理解比100大的数的意义,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数过程中,运用100以内数数的方法,数出10根捆一捆,体现了数是数出来的,使学生的数感得到了发展。以小组为单位数小棒,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4.看,这有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你们组的小棒怎么往里一放,能让大家很清楚的看出有多少根?小组商量一下。
5.谁有好办法?(生上台操作:把100根小棒放在黄盒子里,3个10根一捆的小棒放在蓝盒子里,2根小棒放在绿盒子里。)
6.谁看出来了是多少根?
生:是132根。(师问摆放小棒的学生:对吗?)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黄盒子里有100根小棒,蓝盒子里是30根,2根小棒在绿盒子里。
师:他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哦?我发现有的小组有不同想法,你们愿来说说吗?
生(拿着自己组的小棒说):我们是把100根捆起来。
师(指盒子):看看这个小组的,你觉得那些需要捆起来?
生:黄盒子里的。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师:为什么?
生:100根了。
师:多少个十呢?(全班:10个十。)
师:他觉得满10个十是100捆成一大捆,大家同意吗?(同意。)好,我们捆起来。大家看,是不是很清楚地看出有多少根?(132根。)
哪个小组也用的这种方法?(生举手)你们真爱动脑筋,想出这么巧妙的方法!
师:他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我们有不同意见。(拿着自己组的小棒说):我们是把100根捆起来。(引导方法同上。)
7.多少根小棒?132?我们把这个数写下来,好吗?你们说,我写在黑板上。(板书:132)132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生:132是由1个百、3个十、2个一组成的。
(师:可以看着小棒说说。)
师:说得真好,谁还想说?同位说说。
8.大家都这样来捆一捆、摆一摆自己组的小棒,然后把小棒的根数写下来,说说组成。 (生活动。)
9.你数的数多少?说说它的组成。指名说。
注意将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将抽象的计数单位以形象直观的三个颜色不同的盒子代替,通过问题的提出“怎样摆能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是多少根小棒?”学生在向3个盒子摆放小棒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学生自然的将已有的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迁移到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来,从而获得一个三位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加深了对计数单位“一”“十”“百”的理解。加上教师适时地评价,极大地活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数全班的小棒。
1.大家数出了小组的小棒,想不想数数全班有多少根小棒?
2.师生同数:(整百整百的数、整十整十的数、单根单根的数……)
(1)132、232、332、432、442、452 …
492、502
生1:把蓝盒子里的捆起来!
师(疑惑状):为什么捆起来?
生:10个十是100了,要捆起来。
在朴素中追寻深刻----《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