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有效教学,从研究学生开始
【案例背景】
长期以来,"三维目标的割裂、教学内容的泛化、学科特色的缺失、预设与生成的冲突、学科逻辑不能心理学化的困惑、‘现在发展区'与‘最近发展区'的混淆等诸多要素",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还需要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处入手。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有效教学,应从研究学生开始。
【案例描述与分析】
二年级数学组全体教师在第五单元集体备课中,选择了"整百数减三位数隔位退位减法"这一课进行研究,试图课前、课中、课后在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对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其教学目标确立如下。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明白三位数减三位数隔位退位减法的算理,学会准
确的计算。②过程与方法:尝试学习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O并通过自主学习,加工信息,构建知识的生长点O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通过有效评价,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人人爱学习和人人会学习的信念。
第一次试讲本文档由文档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文档,请点毕业文档范文查看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王老师备课后在二年级进行了试讲,简要过程
如下O
活动一:创设情境,尝试解答。
1.打开书,看信息窗,自由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谁来列出算式?
3.尝试解答,提出困惑O
活动二:操作学具,明白算理。
1.如何摆学具算出205 -116=?如何所坚式计算这个算式?2.如何摆学具算出300 -116=?如何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 活动三:同化探索,反馈评价。
1.在竖式计算中,个位数不够减,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2.不摆学具你们会列竖式计算600 -348、704 -335吗?
3.你们如何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
4.小组合作分析做错题的同学的错误原因O 活动四:反复演练,自我调控。
计算: 302 -167 900 -735 300一149活动五:独立作业,总结反思。
1.轻松过关。800 -196 802 - 6372.加油冲刺o 1000 -514
3.智力冲浪。(选做部分) 300一198。引导学生列竖式计算,启发学
生:还会哪样计算?
第一次试讲后的教研讨论
1.试讲后发现的问题及讨论。
( 1)试讲中发现学生学习例1比学习例2要困难。
(2)教师尝试解答例1时发现,只有几个学生会算,大部分学生对此题 无从下手,教师困惑的是在上一节"连续退位减法"中,学生自学尝试比较顺利,为什么对他们来说,本节的题目却感觉很难?
(3)教学中,教师也注重了以学具操作来帮助学生变抽象的算理为直观 的演示,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4)本课注重将评价机制引进课堂,虽然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但在师生间交流和课堂结尾时,学生还处在被动状态,评价不能贯串于学生每一个灵光闪动之处,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这个机会,更不能让即时评价成为师生的行为习惯。
这些问题引发了教师们的热烈讨论,最后达成以下共识:
( 1)教师在教学中,虽然注重了对教材的分析、挖掘,注重了对课程改 革所提倡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运用,力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但却忽略了课标所倡导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无本之木"的学习活动使教学以无效或低效而告终。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才发现学生学习例1比学习例2要困难,其原因是:在例1中,个位需算两步10 +5 -6或10-6 +5;而在例2中,个位只需算一步10-6。学生在操作学具时,例1中的个位操作要把原有的数再加上退位的十,
珠子根本就不够,要记在脑子里;而完成例2时操作学具直观、简易。
(2)教师们发现,操作学具活动局限于教师一人主持,学生代表一人演
示,不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操作过程流于形式,无法使每个学生建立起自身认知水平基点上的认知表象以获得富有个性的直观经验,这不利于活动内化。
(3)每节课的评价与反思,应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需要和习惯,成为学 生后续学习的动力。
2.讨论后的调整策略。
(1)教师进行一次课前预测,帮助学生找准原有知识的生长点和切 入点。
(2)把对例1与例2的学习调换一下位置,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
(3)为了使操作更有效,让活动得到真正内化,教师采用了如下操作策 略:学生学具操作一语言内化一表象提升一自主结论一自主评价。
(4)设计一个简易的、可操作的评价表,提醒大家及时评价,督促学生 人人参与,并且留下真实的学习状况成长记录。如下表。
课堂评价表
本节课共得分数( ) 姓名:
课后反思
备注
项目 加分情况 合计 好的表现 |错例
我会摆 ( ) + ( ) 每完成一项任
我会说 ( ) + ( ) 务加1分,有
我发现 ( ) + ( ) 精彩表现得到
我尝试 ( ) + ( ) 掌声,一次加
我再试 ( ) + ( ) 1分,及时改
小组合作 ( ) + ( ) 错也加1分。
二年级数学-有效教学,从研究学生开始(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