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共同配送
共同化配送是多家企业为实现整体的物流配送合理化, 以互惠互利为原则, 共同出资筹建配送中心, 为多家企业提供统一
配送服务的配送模式。 运用共同配送能够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物流分工与协作, 最大限度地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 , 取得保护环
境等社会效益。 但共同配送需要多个企业之间具有良好的协调关系, 若企业之间缺乏信任, 配送系统设计不当, 经济利益分配
不合理, 都将严重影响最终的配送效果。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决策
由 于 影 响 配 送 模 式 选 择 的 因 素 很 多 , 并 且 有 些 因 素 很 难 定 量 测 度 , 所 以 采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比 较 适 用 。 采 用 层 次 分 析 法
(AHP) 对物流配送模式进行量化选择, 取组合权重最大的决策方 案为 最 佳 配送 模 式 , 可以 有 效 规避 连 锁 企业 在 物 流领 域 的 过
度投资 、 盲目投资导致过高的物流成本带来风险和损失。
3.1 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物流配送是连锁企业的核心, 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配送模式需要设计出一套科学、 完整和能够从全方位、 多角度反映连锁
企业物流配送的指标体系。 一般来讲, 连锁企业在合理选择物流配送模式时 , 能力因素 、 成本因素 、 服务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
响决策的核心要素, 4 个指标之间保持了相互独立性和完整性 (见图 1)。
目标层
准则层
能力因素
合理选择物流配送模式
配送成本因素 服务因素
环境因素
指标层
经营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能力 设备先进程度 投资规模大小
可靠性 灵活性 可得性 政府政策 地区物流网络
方案层
自营配送模式 第三方配送模式 共同配送模式
图 1 配送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
(1) 能力因素。 配送能力是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 中 资 本规 模 大 小、 信 息 技 术能 力、 设 备先 进
程度和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成为影响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重要方面。
(2) 成本因素。 配送成本是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必须要考虑的核心要素。 在不 同 配 送模 式 下 实现 配 送 规模 效 益 的
程度不同, 决定了配送成本会出现高低差距。
(3) 服务因素。 配送服务因素是指连锁企业运作对物流服务的要求, 物流配送 服 务的 整 体 水平 反 映 了某 种 物 流配 送 模 式
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程度。 其中可靠性是指送货的及时和准确程度 , 是反映配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 ; 灵活性是指应对突发
情况的能力; 可得性则指当连锁企业门店及相关顾客需要商品时所拥有的供货能力。
(4)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政府政策及地区物流网络。 政府在一定时期 在 法 规、 贷 款、 税 收上 给 予 的优 惠 扶 持政 策
会对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而地区物流网络发展如何 , 物流市场是否规范 , 也会影响到连锁企业对物
流配送模式的选择。
3.2 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法评析基本步骤
(1) 建立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模型 , 设为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 层和 方 案 层 。 具 体 实 际操 作 时 , 连锁 企 业 可根
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调整指标体系。
(2) 构造 判 断矩 阵 。 根 据上 面 给 出的 层 次 结构 模 型 中每 层 各 个因 素 的 相对 重 要 性 , 给 出 判 断 数 值 列 表, 得 到 判 断 矩 阵。
以上一层某要素作为评判规则的前提下, 判断矩阵可以表示本层各要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 该重要性评分可采用专家意见法求
得。 构建了层次结构模型, 决策就随之转化为待评可行方案关于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准则体系的排序问题, AHP 采用了优先权
重作为区分方案优劣程度的指标。 方案层各方案关于目标准则体系整体的优先权重是通过递阶层次从上 而 下 逐层 计 算 而得 来,
该过程被称为递阶层次权重解析过程。 判断矩阵是决策者进行主观判断的定理描述 , 求解判断矩阵并不需要过高的精度 。
(3) 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先进行层次单排序, 即根据判断矩阵 , 计算判断 矩 阵 的最 大 特 征值 及 对 应的 特 征 向量 , 并
将特征向量归一化后就得到各因素的相对权重。 如果上述结果不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 , 则要重新修正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 , 直
到符合满意的一致性标准。 以上一层次每个元素为准则进行层次单排序, 然后进行组合加权, 得到该层次元素相对于相邻上一
层次整体的组合优先数值就是层次总排序, 得到各级要素对上一层相关要素的相对权重后 , 可从最上层开始, 自上而下求出各
层要素关于系统总体的组合权重; 在满足一致性检验要求的前提下, 方案层中组合权重最大的那个元素对应的即是模式最佳决
策方案。
对连锁企业而言, 既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单一的配送模式, 也可以采用混合配送模式, 选择组合权重最大和次之的
两种配送模式结合使用。
参考文献:
[1] 林芳. 我国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 , 2004.
[2] 吴聪.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运作模式选择的 AHP 评价方法[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5(6):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