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个不同类型家庭亲子交往情况与影响因素的
调查研究
家庭是儿童早起生活的最基本的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人老师。本文以幼儿园里城市家庭中的父母和子女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法,围绕城市家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亲子关系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经研究发现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夫妻关系和家庭结构,得出结论:城市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是相对正常和良好,存在一定的沟通和交谈,存在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但共同活动出现频率较低。最后,本文针对亲子关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城市家庭亲子关系现状分析
1、亲子交谈的频率
亲子关系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交谈。亲子交谈对于拉近父母与子女彼此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次数多,并且是充分民主的、相互尊重的、开诚布公的,父母和子女之间能增加相互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进而来提高亲子关系。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城市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都存在一定的交流,极少数存在从不与父母交流的情况。经调查,“经常”与父亲交谈的占35%,而“经常”与母亲交谈的则占60%。由此得出,子女与母亲交谈的比率高于与父亲交谈的比率,并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子女与母亲的沟通状况要好于与父亲的沟通状况。原因可能在于城市家庭中,中国传统思想“男主外、女主内”,父亲的分工在于辛苦劳动,母亲除了工作以外主要精力还要放在照顾家庭和子女的身上,因此与子女相处的时间较多,因而有更多沟通与交流的机会。
在城市家庭中,父母因为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所以谈话沟通的内容大多围绕在学习上,在孩子眼里,他们也不知道该跟父母交谈什么内容,沟通的内容较单一。
2、亲子共同活动的时间
亲子间保证一定时间的互动对改善亲子关系质量十分必要。共同玩耍、做游戏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属于亲子间的互动。亲子间共同活动不仅可以促使两代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儿童能够健康的成长,还有利于父母与子女建立平等的关系,拉近彼此的距离。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大部分人与孩子共同活动的时间较少的家庭都是城市家庭中的父母双方都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他们的闲暇时间大部分都集中在周末这两天或者一些节假日,如果现周末也有加班等工作原因,陪伴玩耍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调查结果显示:周一到周五这段时间能陪孩子共同活动的父母占17%;周末、节假日都能带孩子出去玩耍的父母占75%;偶尔由于工作原因,周末不能陪孩子玩耍的父母仅仅占10%左右。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这些父母在周一到周五这段时间,由于要工作,通常会把孩子送到孩子的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的家里面,或者在放学之后寄送在托管班,下班后再接回家,回到家后,又由于辛苦工作了一天的原因,也不会有太多的精力去陪孩子游戏。但在访谈的过程中大部分父母还是意识到与孩子进行共同活动有必要的,他们也努力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玩耍。由此得出结论,即使父母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他们也意识到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努力挤出时间能陪伴孩子。
3、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
儿童期是人生一个十分特殊的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增强是这一阶段主要的心理特点,他们在这一阶段会有想要独立自主的反抗心理,这是认知、情感和个性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个体发展的局限,父母没有及时适应儿童的这种心理变化,还是要求凡事自己做主包办一切要求孩子顺从听话,而子女又想要平等,这就很容易产生冲突和矛盾。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儿童与父母之间产生过矛盾和冲突的比比皆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例如:当孩子跟父母要某个玩具但是父母不给买的时候,就会产生矛盾;在学习方面也有很多产生矛盾的地方。这说明在城市家庭中,亲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还是普遍存在的。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如果父母的性格比较强势,要求比较严格,孩子的性格容易叛逆,更容易引发矛盾。
对几个不同类型家庭亲子交往情况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