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谈谈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摘要】学生的自主管理指的是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约束的能力,将班集体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 自主管理
长期以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身、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了过多“老师”、“长辈”乃至“保姆”的角色,庇护学生成长的同时也妨碍了学生经历风雨所能获得的磨练和收获。我们过分地强调了师道尊严,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不再是唯成绩论,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因此,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生的自主管理指的是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约束的能力,将班集体的教育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和习惯。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是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呢?
一、学习校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学生到学校的目的不止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那么,如何做人?如何学会做人呢?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学校都有着完善的规章制度,校规就是学生行为的准绳,只要每个同学都能认真地遵守校纪校规,那么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合格的学生了。以校纪校规为准绳,用《学生守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自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的就是统一组织学生学习校纪校规,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然后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领悟,不断成熟,最终成为一名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优秀学生。这几年我教的大多是五、六年级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对校级校规并不陌生,但每接一个新的班级,学习校级校规,让学生在知规懂规中学会自我管理都是我首先要做的事情。
二、制定班规,让学生成为班规班约的主人
我们的目标是自主管理,那么规则的建立也必须让学生本人参与进来,低年级学生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教会他们,而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是非观和人生观,只需要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规范和总结就可以将他们内心普遍认同的规则描述出来。因此,我每接一个班,在学期之初,我都会引导全体学生参与“班级公约”或是“班规”的制定,将自己认为不能在班级做的事情列举出来,再经大家讨论,总结出“八不准”或“十不准”之类简单明了的班规,约定如果违反规则,将进行相应的惩罚,并在教室显眼处进行张贴;同样,我也引导学生将那些好的做法、为班级争光的事情也一一列举,同样进行张贴和宣传。这样通过学生共同制定出来的关于学习、纪律、行为、礼仪等方面的规则,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体现出“民意”,学生内心抗拒心理大为减弱,多数学生都能乐意遵守,违纪现象大大减少。规则明确了自主管理的范围和底线,让学生们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在这个规则内可以的,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都有自尊心,他们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遵守起来就会更自觉,这就是正真意义的“实现自我教育”。
三、执行规则,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规则的实施人不能仅仅是班主任一人,还需要学生的广泛参与,尤其是班干部。学生在班干部面前是最真实的,学生的不良倾向和优良表现都会很在班干部面前自觉不自觉地展现出来。因此,作为班主任每次接任新班,首先要做的便是选拔培养好一批班干部。要想选拔一个好的班干部,老师必须事先做深入的调查,通过咨询其他老师,尤其是原任班主任,对学生的兴趣特长、个人能力、成长经历和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并经过找其他同学以及培养对象谈话等方式掌握基本情况,选出合适的学生,成立一个临时班委会,负责为期两周至一个月班级事务的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并尽量放手给班委去自主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检验,在进行后期民主选举逐渐把经得起考验的同学挑选出来,成为同学自主管理的核心,也让这些班委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有了稳定且高素质、强能力的班干部组织参加到学生自主管理中来,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就得心应手了,同时还有利于班干部们个人的成长。但是稳定班委就意味着有部分的同学没能参与到班级的自主管理中去,不利于个人的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因而灵活设置一些特色岗位便十分必要。所以,除了常规的班委管理学习、纪律、卫生等之外,班主任还要根据学生每个月的表现情况设置一些特色岗位,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锻炼每位同学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来。当然,班主任在整个过程中绝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承担起引导者、约束者的责任。
四、规则之外,管理好课外时间
如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很多情况下只有学习、纪律、礼节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其他方面都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使得部分孩子在学校的时候遵纪守规、表现良好,在诸多规则的约束下发挥自身各方面的优势。但是一回到家就暴露出意志力薄弱、经不住诱惑、不善自我管理等缺点,班级里主动做的事,回家反而不做了;在学校认真完成的作业,在课后尤其是双休时要么草草赶工,要么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班级公约禁止的内容回家即忘,尤其是在学校培养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到周末回家便仿佛和自己毫无关系,无论生物钟还是生活习惯都与在学校里的时候判若两人。因而,规则之外的课外时间里,学生能力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当然,这就需要学生家长的全力支持。
针对上述情况,加强家校联系就显得非常重要。班主任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进行家访,或是用微信在学生家长群里与家长交流等方式,让家长意识到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良好习惯延续的重要意义。同时,利用具体化的“习惯养成作业”来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安排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一段时间后进行打分测评,使得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得以延续,自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中来,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幸福、快乐、满载收获的校园生活。
主要参考文献
1.《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2.《班主任之友》(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主办)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