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
阶段性班风目标的实现,也不能单靠一味说教,应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形式和途径,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遵守纪律”,就是要使班级形成一个学习、生活等运转正常的环境,要求学生在校的言行、仪表、学习等遵守一定的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做法可以是:(1)宣传学习。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利用班会、黑板报学习园地等进行宣传,让学生全面理解《规范》的内容和要求。(2)强化训练。班级根据学校要求,制定阶段性强化教育方案,定期有重点地对学生的行为、仪表进行检查,加强督导,反复抓,抓反复。(3)监督评价。班级成立由班干部和学生代表参加的监督岗,坚持对学生每天的早迟到、纪律、卫生、课间活动进行检查,量化打分,记入日常行为规范档案,每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团结互助”,即师生间、同学间的相通、相融、相知,真诚友爱,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开展此项教育的宗旨在于塑造学生美好心灵,优化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还可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生和后进生自主选择结对的对象,心悦诚服地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帮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四、注重环境熏陶,加强班风建设
教室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场所,是开展班级活动,获取各种思想的主阵地。它包括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两种,人文环境就是班级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努力学习的氛围,人人争上游的风气;自然环境如教室布臵严整、舒适、清新,班务栏不杂乱,内容适宜,物品摆放整齐,窗台摆上鲜花,讲台洁净,教室墙面、地面、门窗擦得干干净净等,这些都会使学生感到心情舒畅、欢快。这一切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智力背景。所以,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和生活氛围的建设,使之受到良好的环境熏陶。
五、强调“管理育人”,建设良好班风
科学的管理需要一套严格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但是有了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科学的管理。常有这样的现象:同一个学校,不同班级班风各异,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我认为出现这样现象的原因在于如何看待同学,如何进行管理。一种做法是将学生臵于管理的对立面,以堵代疏,以罚代管,以权代理,其结果是学生象按不下去的皮球,师生对立情绪日趋严重,既损害了老师本人的形象,也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另一种做法是,视学生为管理的主体,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中培养其公民意识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有时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公物损坏没有人向老师报告,甚至调查不出来;两个学生打架,其他学生无动于衷等等。 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学生缺乏公民意识。人的良好素质形成与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自身“内化”的结果。假如我们不让学生参与校内、班内的管理,学生就视己为局外人,那么这个班的好坏荣辱与他何干?他又何以养成遵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他又何以提高公民意识?
所以,我们应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亲自参与班级的管理。当然这不等于人人都来当班干部,主要是指让每个同学对班里的工作、活动都有发言权。班会课应根据学校的部署,在班主任的引导和班委会的精心组织下,让同学就本班一周来的学习生活进行讨论,弘扬正气,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下一段工作的建议,班主任根据讨论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践证明让每个同学参与管理能增强每个同学的责任感,班集体就会有凝聚力,主人翁的精神才能够充分发挥。
六、科学引导,引入竞争,培养浓厚学风
优良的学风能使全班同学自觉形成一种比学习,比进步的良好的氛围,这种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在内驱力的作用下,使全体学生都能认定较高目标而刻苦学习,追求上进,从而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培养浓厚的学风,首先要求班主任进行科学引导。引导不只是枯燥的说教,而是要通过一些活动或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父母报效国家的责任感。引入竞争机制,开展班级之间和班级内部的竞争。一般说来,学生都好学上进,希望自己和自己所在班级在竞争中取胜。这样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又会增强自己和班级全体同学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原因多方面:如态度端正,方法得当,刻苦勤奋等。对此,可分别让不同学科成绩好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学习方法,召开经验交流会。对同班学生来说,条件大体相同,遇到的情况、困难基本相似,学生对经验交流会感到亲切可信,并积极效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和严格的管理,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自觉做到按时出勤、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踊跃发言;狠抓考风,使学生能够端正考试态度、遵守考试纪律。良好的学风会使绝大多数学生具备广泛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习惯。
论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 (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