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寄宿制是小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寄宿制的实施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关键字:小学寄宿制;学生;农村
小学寄宿制是指我国大部分地区为了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在有条件、有必要的地方把分散或学生人数不多的小学集中起来实行并校的寄宿制办学。在农村,小学采用寄宿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包括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随着寄宿学生的不断增加,怎样充分发挥农村小学寄宿制的优势,以及采用何种有效的措施解决寄宿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寄宿制对农村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充分改善分散的教学条件
在我国农村小学分布比较分散,教学条件相对比较弱,再加上学校数量多,规模小。不合理的学校布局分散了教育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实行并校寄宿制办学后,把原先有限的分散到各个村小的财力、物力都集中到中心学校,完善了学校的教学设备。从根本上改变了分散办学规模小、效益低、条件差、质量低的落后局面,节省了教育资源消耗,从而提高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水平,缩小了城乡小学之间的差距。
2有利于获得充足的学习时间
在没有实施寄宿制以前,有些学生家长忙于劳务,对孩子的学习辅导时间比较少,学生除了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外,很少会独立学习。再加上大多数孩子由于家庭住所分散,离学校比较远,孩子们每天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比较多,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就比较少。而实行封闭式的寄宿制学校管理后,从周一到周五,寄宿小学生全部时间几乎在学校度过,在校时间长、学习时间比较充裕、学习精力集中、学习氛围浓郁、学习环境相对较好,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且学校的学习管理到位,教师的个别指导及时,既有利于后进生的补漏又有利于优等生的拓展延伸,从而有利于不断提高全体寄宿制学生的学习成绩。
3有利于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现在有的农村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大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亲戚代养,留守儿童一般在家接受的是隔代抚养和教育,长辈对孩子过分疼爱,管教不严,重养轻教,孩子知道他们的话没有分量,全当是“耳旁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多数长辈文化水平低,教育方法不当,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他们常常糊涂认为管好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无力顾及他们的学习,从而使孩子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形成自觉性差,成绩不好,贪玩、厌学、逃学等问题。实行寄宿制后父母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小学进行寄宿。这些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安心地进行工作。
二、小学寄宿制对农村学生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1、学校方面
(1)部分学校管理不合理,学生学习生活单调
有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基本上处于看管的低层次,处于保证学生不出事的低要求上,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为了看管好学生,制定了一些严格的生活作息制度,使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活动基本被模式化了。由于任务比较重,有些老师除了上课时间,还会安排大量的作业,学生课余时间大部分都花在了做作业上。学校在课余时间组织的活动又比较少,让孩子在课余时间不知道要玩些什么。特别是有的学校图书馆资源缺乏,学生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单调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很有可能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出现逃学,辍学的现象。
(2)食宿条件差
食宿条件是寄宿生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食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条件做保证,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而目前的农村小学寄宿制在食宿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饮食方面。首先,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有些比较简陋,面积比较小,学生没有就餐的餐厅,大部分学生都是在宿舍,或者集体在一个角落吃。有的学校连最基本的卫生许可也没有,卫生问题存在严重的隐患,以至于有些地方出现孩子食物中毒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小学寄宿制对农村学生学习的影响(一)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