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类型多种多样,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群体做出不同的分类。 1.按照群体构成的原则和方式,可以把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的、由一定社会组织认可、有明确的组织结构、职务分配清晰的群体。工厂的班组、车间、科室,学校的班级、教研室以及党团组织、行政组织等都是正式群体。在正式群体中,群体特征受组织的影响。群体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由组织决定,群体及其成员行为的指向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并受到组织的引导与控制, 群体规范与组织文化特征和管理风格相协调。 非正式群体是指没有明文规定,没有正式结构,不是由组织确定,而是在成员某种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为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构成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成员个人需求在群体中得到满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个体需求的多样性,形成非正式群体复杂性的特征。从个性需求方面来看,非正式群体有如下特征:有达到一致认同的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获得满足,而且在群体行为关系中相对较少的约束和指令使得成员更能按个体的个性特征自由发挥;成员间多以自愿交往而非强制性交往的方式,形成较小心理压力的沟通关系;群体中因淡化等级差别及制度化的行为模式而形成更多默认的、相对于正式群体更灵活的关系结构和群体规范。与正式群体比较,非正式群体的特征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进行相应特征适应环境的协调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按照成员关系的密切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松散群体是处于最低层次的群体,群体成员只在时间和空间上接近,但没有共同活动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松散群体不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主要对象。松散群体在某些特定条件发生变化时,可能促成其群体特征的发展与变化,群体的发展水平可能得到提高,可能由低级层次的松散群体发展为中间级的联合群体。比如,不同地方的一群人因共同目的地及共同路径而频繁接触和交流,松散群体就发展为联合群体。
浅议群体凝聚力(二)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优化自身形象与实际方法 | 下一篇:教育体制改革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群体 凝聚力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