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中显示我国从2000年始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现在这种发展趋势,预测中国老龄人口2020年将达到2.48亿,2051—2100年将稳定在3—4亿。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对养老保险的影响十分广泛而深远。
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
1、我国参保人覆盖面较窄,总体参保率不高
从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城镇 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开始,我国 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2005年12月国务院颁 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提出要扩大覆盖范围: 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 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都要参加。这就使得更多的劳 动者可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实际上,中国2.6亿 城镇就业人口中,养老保险覆盖面仅达1.7亿多人。
2、农村养老保险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城乡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国城镇和农村的养老保 险制度不同。中国农村养老保险从1991年开始试点, 此后一段时期,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迅速开展。截止 到2005年底,全国有近2000个县开展了农村养老保 险,5400多万农民参保,积累基金达300多亿元,已有 200 万名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但目前农村养老保 险,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覆盖面窄。由于受经济发 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农村的养老保险制度只在一些 经济发达地区强制实施,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尚不 具备建立统一养老保险的条件,只能针对一些有固定收入的农民开展小范围的养老保险。因此,大部分农民还只能依靠家庭养老或政府救助
3、老龄人参保较低或领取金额较低
我国目前参保人员主要是在政府部门或者事业单位、部分优质企业上班的正式职工,主要为20-50岁左右的人群,目前的大多数老龄人是没有基本养老金的,这点特别是在乡镇和农村最容易体现出来。而我国有70%左右的人口在农村,他们都是每天耕耘土地,没有过多的生活来源,一旦年老无法找事做和种养植时,就失去了唯一的收入来源,只能依靠子女的赡养,但这同时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影响生活来源,大多的农村农民没有养老保险金不能不说是我国养老制度的一大缺陷。
4、养老保险渠道单一
我国不同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财政支持较小,保险渠道单一,在其他国家养老渠道有多种,主要还包括量身定做理财规划,不像我国起步较晚,理解缺乏,对保险和理财的认识不够,绝大部分人不但不能接收反而很排斥甚至反感,这种现象不得不叫人担忧。
5、制度不够全面。
相对于外国而言,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比较落后,任需完善,只有通过法律才能使养老保险制度有效的运行。
现状信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2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关于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会议决定,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在制度模式、筹资方式、待遇支付等方面与合并前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保持基本一致。
2014年12月1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代表国务院向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做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并提到目前全国还有1亿多人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主要是部分非公经济组织员工、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部分农村居民等。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 (一)我国的出生率降低
自70年代以来,国家颁布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鼓励乃至要求只生一胎的政策,使出生率持续下降,也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增高。根据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18.25‰,2008年降低为12.14‰。虽然1987年的出生率达到最高点,为23.33%,但之后就逐年降低。出生率的不断降低,死亡率基本不变,导致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断下降。 (二)整体寿命有所延长
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医学技术和医疗服务进一步发展,使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老年人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比重慢慢变大,社会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人口的流动和迁徙
70年代末期,改革开放影像劳动力自由流动,年轻人多到沿海城市发展,所以流动人口由主要青壮年构成,农村向城市的劳动力人口流动,缓解了发达地区和城市的老龄化程度,但也造成农村落后地区老龄化重于城市,青年流动人口在外发展到一定时间,大部分的人在年老后又回到老家,这样就加剧了农村落后地区老龄化的趋势。
四、我国人口老龄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老年人口赡养的比率加大
我国每一年上升的老年人抚养比率使养老金给付的人数每年逐渐增加,而现实是每年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数有所减少。导致了资金不平衡,每年大量的养老金拿出而缴存的金额较小,形成财政赤字,而且我国曾经实行过现收现付制,转变模式需要较为庞大的转制成本,实现养老保险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的转轨,必然产生个人账户的隐性债务问题。随着老年人人数的逐渐增多,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将变为不平衡状态,到2030年以后未来我国平均每一个年轻人将负担3个左右的老人,并且我国老年人口抚养与比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渐变大。
养老金的支付费用变长 一旦成为老年人,生活水平好坏就只能取决于领取养老金数额的多少,然而养老金领取的高低与养老金的标准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随着我国经济的经济的发展,员工在退休前每月缴纳的一定金额的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积累额已不足以支付当今经济发展水平下的养老金金额。为此,我国从05年开始,国家多次提高企业养老金金额,平均每年均有上账,尽管这样的政策很好,也赢得了不少掌声,但是由于不断提高的养老金标准使需给付的离退休费用不断上升,对财务平衡产生影响。
(三)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的三种模式为:现收现付模式、部分积累模式和完全积累模式。根据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选择模式。当一个国家人口年龄结构处于较年轻或较稳定时期,或者制度实施初期,一般采取现收现付模式,因为费率较稳定且较低。随着逐步老化的人口年龄结构和在职职工逐年上升的缴费率,在跨入老年型国家行列或人口老龄化发展较迅速时期,模式往往转变为部分积累模式或完全积累模式。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城镇离退休人员在2003年前后快速增加,现收现付制将给企业和职工,甚至国家带来巨大负担。所以我国1997年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
(四)人口寿命增加导致基金给付周期变长
经济发展、医疗进步、条件变化等多方面的情况使我们的平均寿命延长,我国的寿命目前已达到72周岁。这就是说领取养老金人数、基金给付的年限以及养老金的给付费用都会有所增长。而根据我国养老金计发办法,社会统筹部分以及个人账户内基金支付用完后的部分都需要由公共账户来承担。退休人口寿命增加会使公共基金的支付周期延长,而缴费最低周期依然恒定在十五年,这将会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构成威胁。
五、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和方法
提高员工的退休年龄
目前,我国已经在开始实施提高员工的退休年龄了,提高退休年龄主要可以对员工的缴费年限变长,同时又可以缩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可谓两全其美。延长了员工的退休年龄就能完全缓解养老金的压力,增加我国养老金的结余,同时延长了退休年龄还有利于老年赡养比的大幅降低。
扩大覆盖面
目前我国主要参保的单位和个人,主要是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和退休人员,后期政府应该通过立法和相关政策使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向各种类型企业和个人扩展,扩充养老保险基金的总量规模。如参照他国的理财规划、保险等,毕竟保险基金的多少是取决于参加保险的人数多少的,参加保险的人数越多风险就越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
(三)健全监督管理体制
我国的监督管理体制依然不完善,应该及时的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统一规范指导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营运。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监督管理体系,并设立相关部门单位,给予一定的权限专门对企业单位进行抽查和严格管理,以确保企业的合规和盈利,对于不合规或者质量下降的公司,及时采取相应办法解决。
(四)对养老基金进行有效投资 政府由直接经营转为间接监督调控,政府负责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严格监控机制,规范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培育独立的、高效率的社会保险基金经营机构负责具体营运,多领域进行基金投资,提升投资收益率,建立宽松的基金投资制度,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
(五)加强社区在的养老保障作用
我国正逐步形成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适应老年人需要的生活服务和改善居家养老环境,发挥家庭养老功能,完善具有尊老敬老传统的家庭养老体系。各社区应加快老年服务的建设实施,全面建立护理与康复设施网点。合适的发展公共养老的各项福利设施,以这种方式通过社区服务来弥补家庭支助功能的不足。
资源利用“以老养老”
因寿命延长,我国老龄人的数量大量增长,因养生、健身等原因身体素质都较好,所以并不能说所有的老人就都是无法自理需要负担,政府应该积极的引导,提供相应的设施、资金、设备和制定些规章制度,使这些身体素质较好的老人重返社会,让健康的,身体素质好的老人来照顾那些年级相对来说较大的,行动不便或者不能自理的老人,这样既可以填补老人的孤独和寂寞心灵,又可以为扯会创造财富和缓解老龄化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负担。
六、结论
我国目前的现状老龄化问题已不容乐观,同时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这对我国的养老制度等于是一种严峻的挑战,虽然我国已经在逐步解决和采取相应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等方法,但是还缺乏对制度的调整和创新,要充分化解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依然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
参考文献:
章晓懿.社会保险:制度比较[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林 义.社会保险(第二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张运刚.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5.尹豪.人口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6.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