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精神孤独
由于家庭结构简单,没有兄弟姐妹,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容易陷入孤独之中。他们从小就习惯与电视、电脑相伴,习惯了自己一个人玩,到了现实生活中,就缺乏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往往容易养成不健全的性格、人格,如孤僻、冷漠,不合群等。
(四)知识面广,而体育锻炼不足
现在的孩子,由于接触世界的方式更加多种多样(从电脑、网上、电视上等),小小年纪就积累了很多知识,了解很多信息,显得很早熟。然而,过多的知识学习,占用了孩子的户外活动时间,这势必会导致孩子体能的下降。
(五)自我中心特点显著
独生子女,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妈妈的呵护下,那是绝对的一个中心,众星捧月之势尤为显著。他们知道自己的无可替代性,没有兄弟姐妹的竞争,他们恣意妄为,任性而行,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家中仅有的孩子。缺乏与其他孩子的相处,以及父母的过度关爱,会使他们拥有这样的心理:认为自己就是“太阳”、就是中心,所有的人都应该围着他们转。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眼里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是再自然不过的。自我中心的特点,可以延伸出自私的特征,事事只考虑自己不考虑他人,不就是自私吗?除此之外,还易导致不宽容、不合群的性格,以及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自己不是关注的中心之后造成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六)感知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弱
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害怕发生意外,孩子在家时,往往都只让他们呆在密闭的家中。家长自己忙于生计在外奔波,与孩子交流少,孩子在家又没有其他伙伴,导致他们只有一人在家玩耍,因此许多孩子沉溺于电视、电脑之中,缺乏与自然和人际的接触,导致孩子性格容易内向、孤僻,缺乏对外界的感知观察能力,变得对外界刺激麻木、冷淡,越来越“宅”。与人交往的能力也不断退化。
二、独生子女存在问题形成因素
(一)社会原因
1、生活方式的改变
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确立,竞争越来越激烈,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了。家庭成员往往是各忙各的;家长们为了生计,忙于充电、赚钱和工作;孩子们忙于学习和各种考试,使一些人的家庭观念淡漠了许多。家庭成员相互之间感情交流却越来越少,相互理解也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