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1 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类型及表现 1 1.嫉妒性行为 1 2.攻击性行为 2 攻击性行为通常定义为有意伤害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而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经常性发生对他人、周遭物体进行的行为或言语上的严重攻击表现。0——4岁的幼儿常采用直接的吵架,打架等进行身体攻击,4——6岁的幼儿常采用间接的语言攻击,漫骂、诋毁,故意给其他幼儿造成心灵伤害等。 2 (1)无意性攻击 2 (2)表现性攻击 2 (3)工具性攻 3 3、破坏性行为 3 (1)有意破坏行为 3 (2)无意破坏行为 3 4、多动症行为 3 5.缄默症行为 4 6、说谎行为 5 (1)想象型说谎 5 (2)取乐型说谎 5 (3)虚荣型说谎 6 (4) 模仿型说谎 6 (5)侠义型说谎 6 (6)被迫说型谎 6 二、就常见的学前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6 (一) 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 6 (二)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 7 三、问题行为的矫正 8 四、结论 10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是两个心理学上的术语。问题儿童是指生理、心理发展异常和品德行为上有严重缺陷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系列生理、心理症状,往往不能与他人正常交往,不遵守社会公认的正常儿童的社会规范,在处理事情、学习等方面与正常儿童有着显著的差别。 问题行为是指在儿童中出现的妨碍个性良性发展、智能正常发展、身心健康成长或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一系列行为。简而言之,问题行为是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问题行为从其严重性上来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良行为习惯;第二层次为社会适应不良;第三层次为反社会性。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是指学前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生理机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
|
| |
上一篇: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教育 (2) | 下一篇:家园共育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
推荐论文 | 本专业最新论文 |
Tags:学前 儿童 问题 行为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