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学习数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较差,儿童难以理解和消化这些理论知识,限制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和发展。通过绘本的应用能够极大的降低幼儿的阅读难度,幼儿通过对绘本中生动、形象的展示,能够快速了解其中所讲解的细节,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希望通过相关策略的研究,能够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幼儿教育;数学教育
引言
幼儿是非常特殊的时期,这源自于幼儿教育本身属于学生学习兴趣启蒙的关键时期。幼儿数学教育应将重心放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潜能的激发。因幼儿阶段学生还没有形成抽象思维,所以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实际上拥有更多的创造与想象力,这为绘本教学的开展做了准备。用趣味的绘本来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欲望和学习想法。
一、相关概念
(一)绘本
绘本主要是指一种通过大篇幅的画面、色彩、以及少量文字组合的一种故事书籍方式。绘本与一般书籍的最大区别就是画面较多、文字较少,通过大篇幅去展示人物的心情、场景、背景等等,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好的进行阅读,降低书籍的阅读门槛。
(二)绘本教育
所谓绘本教育,就是指通过借用各类绘本故事,来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如语言课程就可以通过借用绘本,来达到听、说、读的效果。而针对本文研究的数据教学来说,通过绘本教育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到相关知识,并通过生动的画面能够最终形成自己的认知。
二、数学教学中绘本故事的应用意义
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因内容比较趣味、教学方式非常新颖迎合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年龄特征。所以,绘本故事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拓展方面。
(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思维最主要的部分与内容。幼儿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存在不均衡、抽象思维薄弱、形象思维丰富等问题。将绘本故事应用于数学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学生的脑海中架设起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桥梁,锻炼学生的抽象能力,培养能力素质均衡的优秀学生。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颖的话题,虽然是一句老话,但这句话仍旧是人们所相信的真理。如果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学生就无法主动参与到学习,提高学习有效性。绘本故事可以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以趣味化、生动化的故事形式展开,学生需要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习与消化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如果忽视了以人为本原则的落实,那么数学教育就会陷入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而将绘本故事运用于幼儿教育,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幼儿阶段学生因阅历并不丰富,所以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许多的问题。绘本故事教学可以有效改善这种情况,在为学生营造教学情景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在彰显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素质、学习能力的全方位进步。
三、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现存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难度较大,教学方法陈旧落后,从而导致幼儿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情绪不高,学习被动性很强,幼儿长时间难以形成数学思维能力,使幼儿数学教育经常面临事倍功半的困境。出现这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幼儿数学教育的传统理念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数学教师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是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导致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数学教师有必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思路,实现幼儿数学教学趣味性与知识性的融合,将抽象的数学元素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绘本是当前幼儿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性成果,幼儿数学教师应不断探索运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的方法策略,从而促进幼儿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加快幼儿数学教学改革的进程。
四、数学教学中绘本故事的应用策略
绘本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效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绘本教育优势,深度发掘绘本教学中所用故事的信息和价值。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当中,在讨论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营造学习情境
绘本故事集合了文字、图画等信息,是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其最大的特征便是情节性、故事性,十分契合幼儿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特征。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善用绘本故事,创造趣味化情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完成新旧知识融合。要首先利用绘本故事为学生导入教学情景。大多数幼儿生之所以学不好数学,并不是因为数学难,而是因为学生没有办法与能力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这一问题源自于数学教学活动本身的单一性、无趣性。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教师就应当善用绘本故事。如学习加减法知识的时候,教师不妨应用《三只小猪》的故事,让学生分别扮演三只小猪建造房子。学生上场的过程中需要报出自己的登场次序,由教师扮演大灰狼。《三只小猪》故事需要进行一定的改变,教师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扮演小猪,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复杂一些的数学计算。学生在计算有多少只小猪的过程中理解了加减法知识,提高了数学学习有效性。幼儿生缺少学习经验、学习能力。如果只是应用无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数学教育,往往并不能发挥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此时,教师需要应用绘本故事为学生创造应用情景,在情景推导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和知识。
(二)自主探究活动
绘本故事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载体,教师必须充分发挥绘本故事引导作用和教育价值,应用绘本故事引发学生质疑与思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缺少了反思与思考的过程,即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学生仍旧无法明白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此时教师需要将问题渗透到绘本故事当中,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知识时,教师就可以
结合绘本《小阿力的大学校》绘本,为学生营造情景。学生为了得知小阿力的学校到底有多大,就会扮演小阿力参与到学校大小的测量。因为大多数学校的大小都不是正好的长方形或是正方形,所以教师可以应用这一特性进入多边形面积实践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绘本中的故事,由学生自行迈着步子判断学校大概的大小。因为这一活动非常有趣,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对学习的抵触,所以学生纷纷主动尝试参与到实践探究。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纷纷形成了学习信心,养成了自主探究习惯。当然,幼儿生不够丰富的学习经验和创造能力也是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应发挥绘本故事本身的趣味性、简易性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降低知识难度,使学生成功的完成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师要结合生活化教学,将绘本故事、生活常识、数学知识联络到一起,使学生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学好数学知识。
(三)创造能力培养
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善用绘本故事,以绘本故事为中心点、辐射点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互动学习,实现数学教育的外延和知识点内涵教学。教师要将绘本故事作为基石,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数学知识与绘本故事的关系。从而实现学生的数学技能、学术能力全面培养。比如,在学习测量技能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多少少,谈测量》这本绘本故事,用绘本故事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学生为了完成任务纷纷主动参与到数学实践、数学讨论的过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测量兴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因绘本故事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使用绘本故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现实生活与绘本故事结合在一起,使用富有现代气息的故事信息,当然教师也可以自行创作绘本故事,在绘本故事中融入现代信息,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如《多多少少,谈测量》就可以用现代的角度和事业继续再创造,内容变为测量桌椅板凳、书本的面积和大小。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潜力。
结语
对数学教学来说,绘本故事的应用意义非常突出。绘本教学不仅可以改变当前阶段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散意识、创造能力与数学综合能力。教师必须着重发挥数学绘本教学优势,用绘本故事中趣味化的内容和故事打造适合学生学习、贴合学生年龄个性的教学活动。突破难重点知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影响,重点讲解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使学生逐步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今后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平美玉.通过绘本阅读促进幼儿园数学教育[J].学周刊,2019(8):181-181.
[2]李双蓓.幼儿园绘本阅读促进幼儿美育发展策略的研究——根植于生活品阅读[J].新课程(上),2017(1).
[3]陈燕.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养成教育[J].亚太教育,2015(35):125-125.
[4]梁英.绘本阅读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意义[J].甘肃教育,2015(15):51-51.
[5]戴婉秋.如何利用绘本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J].时代教育,2017(6):24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