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就到了写毕业报告的时候,读学前教育已经三年了,回想起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好像还在昨天。读选票教育这个专业的三年里我获益良多,我能感受到这个专业给我带来的魅力和快乐,它让我遨游了不一样的知识海洋。
一、学前教育现状
在学习中我明白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经济竞争,人才竞争,说到人才,跟教育离不开一定的关系。邓小平曾经说过:“教育从娃娃抓起”,这里用来说明学前教育是一个孩子成长学的启程,近年来,学前教育在各国兴起,我国更是早期就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足见教育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更是决定着一个孩子人生的开端。学前教育的在近些年的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显露出来,根据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201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从2019年开始,学前教育资源需求开始大幅度增长,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2020年将新增1100万人左右。新增学龄人口在2021年将达到峰值1500万人左右,预计2021年,幼儿园缺口近11万所,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缺口超过300万人。像师资力量不健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不够,城乡教育不平衡,教育财政拨款不足……许多问题的出现将影响甚至阻碍我国学前教育前进的步伐。
二、学前教育必要性
教育是一个人基本的素养要求,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道德需求,优秀的人格将决定着一个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0~6岁是幼儿心理,生理,思维各方面开始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所处在的环境将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人格的形成。他们开始关注外界事物,甚至开始模仿周围的人和事物,这时候,孩子一旦脱离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就不知是非对错,全按自己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去认知世界。现今,仍存在着许多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具备接受事物的能力,甚至觉得这个年纪就应该留在自己身边,不需要太早的送孩子去上学,这些孩子就像森林中迷路的小羔羊,一开始就失去了人生的指向标,不知该何去何从。只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格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除此之外人的三观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前教育的阶段是一个孩子学习最快的时候,也是关键阶段,他教会孩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促进学前儿童个体的社会化。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孩子三观的形成更不是一步登天。世界是错综复杂的,孩子刚诞生到这个世界,就如同一张白纸,世界对他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存在,如何树立对这个世界正确的认知,需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人生观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存在这个世界,对自己人生的规划,最终是决定三观的形成来源于教育,学前教育是塑造孩子的重要阶段,是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恰恰也为孩子三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中的“教”“育”问题
学前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我除了明白学前教育对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外,我还深刻的意识到,教育是两个部分组成的整体,什么是教?什么是育?教育谁都会,但教的好是关键。教育的主体可以有多种,但是关键还是看父母跟老师。现今多是独立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更是随处可见,比如怕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吃不好睡不惯,没受到关注和照顾……这些成为了许多父母心中的顾虑,有的甚至不愿意把孩子送去接受学前教育,直接留在身边自己教,这极有可能导致孩子跟接受了学前教育的同龄孩子相比,自立能力差,交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弱,导致孩子从小就娇生惯养,依赖性强。除此之外,有的父母在孩子年幼时期,没有作出正确的引导,比如对于孩子不正确的地方不及时制止,或者采取的方式不对,更是助长了孩子不良习惯的养成,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一代没有接受好的教育,将会直接影响下一代。而作为传授解惑的主体——教师,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他传授给孩子的知识更加直观。所谓“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性格也各有迥异,有的老师面对调皮的孩子,往往会采取惩罚呵斥的方式,这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也不能放任,有的老师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一味纵容,没了纪律,孩子乱成一锅粥,这种情况下去只会越来越难管理,因为孩子对于无规律的意识已经形成。毕竟“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教的好不好,也决定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但什么是育?曾经有一个复旦大学本科生居然在回学校的途中迷路,后来是巡警把他送回了学校,据所知他从小就一直是由父母接送的,迷路那天是他生平第一次独自出门。像这样的事例随手拈来,许多人都喜欢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因为怕晒着伤着,就把他留在自己身边保护好。因为孩子喜欢就一味的满足和给予。这与大冬天让孩子穿短袖跑步的日本,与蒙台梭利强调教育者必须尊重儿童独立性截然相反。因为中国的父母都喜欢把孩子放在温室里,导致孩子缺失了实践的能力,再不就是局限了孩子活动和接受事物的环境,希望孩子乖巧懂事,这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个性逐渐泯灭。试问,这样养育孩子,真的不会毁了孩子的前途吗?养育一个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味的“宽松”和让步,因为等他走向社会的时候,他肯定会被生活的现实打个措手不及。
四、学习心得
通过专业的学习,我明白父母始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很重要,面对孩子过错要以理解尊重的态度,并且及时指出。既要摒弃传统的打骂教育,也不能过度的纵容孩子,不能把家长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不约束孩子的天性下,又要让孩子活在规矩当中。作为老师,要知道孩子是教育的主体,应该不断革新教育方法,抛弃传统教学和填鸭式教学,要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既不束缚天性,也不揠苗助长,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适当的以“旁观者”的姿态看待孩子。
但现今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法律环节的缺失,国家财政对于教育
拨款不足,导致城乡受教育水平差距明显,一些地方的孩子无法享受学前教育的补贴,而相关学前教育的条文还不够完善,强制性不明显,这些漏洞更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师资质量,加大教育投入经费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国家不断的对学前教育做出改革,目的在于提高国家受教育水平 ,足以见得教育是一个民族振兴的基石。一方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前教育得到普及和认可。另一方面提高家庭受教育水平,促进家庭和谐,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匆匆而过,除了接受课本的知识,也让我深刻的懂得了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是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学习的习惯,是教育的基础,需要学校跟家庭de合作,也需要社会的重视。时代在进步,人的发展也不能止步不前,只有接受教育才能卓尔不群。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新生的朝阳,让每一代的孩子接受学前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我希望,祖国的每一天的“朝阳”都霞光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