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研究
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幼儿期的身心健康对其一生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幼儿身心健康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教育是维护健康的必由之路,健康教育系统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幼儿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应密切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互相交流教育信息,努力建立良好的合作,以人为本,开辟教育新渠道,形成现代幼教立体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三维构造.使每个幼儿都得到全方位的健康和谐发展,达到“教师用心,家长关心,孩子开心”的三赢局面,将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下面根据我的调研,我将从教师用心,家长关心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教师用心
1、善于用细心观察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日常生活不但要有生成的意识与能力,还要细心的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宠爱。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忽视每一件小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细致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孩子。生活中我们总是喜欢一些漂亮、乖巧、听话的孩子,对那些自制力差的孩子总冠以“淘气包”、“小捣蛋”的“美”名,殊不知,正是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在课堂上总是回答问题最积极的,看到椅子倒了总会主动扶起,还能热心的为小朋友取杯倒水,争帮老师收拾玩具……鉴于此,我每周会组织剪制大堆各色小花,周末奖励给孩子。上课听讲认真、发言积极的奖金色的花;吃饭、午休好的奖黄色的花;热心帮助小朋友、主动帮班级做事的奖红色的花;讲卫生爱清洁的奖绿色的花,等等这样充分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这让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满足,更促进了孩子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孩子欢喜,家长高兴,何乐而不为呢?
2、善于用耐心改变孩子
面临着繁杂的事务,身心处在重重的工作压力之下,我们几乎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孩子哭了,哄哄了事;孩子打架了,批评了事;孩子退步了,谈话了事……长此以往,孩子与我们的距离远了,家长会对我们越来越不满了。要想赢得孩子和家长的信任,我们就必须拥有一颗耐心去对待每个孩子,每位家长,每一件事。总之,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没有一颗足够的耐心是不行的。
3、善于用爱心感动孩子
“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你的本能;爱别人的孩子,那是你的神圣。”每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我们应努力把所有的爱给予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做到不偏不爱,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爱孩子可以多谈话,一有空闲就小范围的和幼儿话家常。比如,早上来幼儿园的时候,能主动的问他们好,蹲下来和他们说话,认真听他们说、听他们讲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爱孩子也可以多拥抱,经常和孩子们抱抱,进行身体的接触,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消除心理的畏惧,填平与老师之间的沟壑。爱孩子还要多鼓励,对孩子们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予以评价和赞扬。其实教师给孩子一个亲切的笑脸,一个期许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一句肯定的话语,会让幼儿更加亲近你,也同样会让他们愿意说: “老师, 我喜欢你”。一个有爱的老师,一个愿意把爱心撒播的老师才是真正让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老师啊!
二、家长关心。
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占大部分家长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很少,一般都只问他们的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幸福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当父母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当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幸福就是真实存在的。《幼儿园教育》上曾有一句这样说:“忽略了一个家长,就等于放弃了一个孩子的教育。”家长,对于幼儿园来说是一个特殊而且庞大的群体。虽然幼儿园是面向幼儿,以幼儿为主题的教育单位、但是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如果少了家园共育这一步,那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开展。而且对幼儿的教育也不能持续下去,家长群体的庞大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孩子最少有两个家长,有的甚至四个到六个,所以也可以看出家长资源是丰富的。如果我们善于利用家长资源,那么,不但幼儿的家园共育工作会做得很出色,而且也可以帮助来解决很多棘手的问题。那么该如何做好幼儿园家长工作,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真诚去感动家长:扬长避短,带有感情色彩的说。
想和家长联络感情,首先就应该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家长。要把家长的个性与性格也都铭记于心,还有就是一定把家长的话记在心上,看着家长的脸色说话,了解家长的需求:比如有一些家长早晨会嘱咐老师“孩子有些上火,多喝水!”那么晚上我们就一定要第一时间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的精神状态以及喝水状况,这样既可以让家长觉得老师亲切、好交往,还可以让家长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你。早晨当家长迎着阳光站在教室门口时,看见笑容可掬的老师们,听到老师与孩子亲切的问候,也许家长的好心情从此就开始了。他们会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他们放心。下午,当工作了一天的家长来接孩子时老师微笑对他说:“比如小班刚入园时可以这样和家长沟通:孩子表现很有进步,今天能够自己拿勺子吃饭了,中班的孩子可以这样说:某某真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不仅能够自己做事情还能够帮助老师擦桌子、搬小椅子,而且还帮小朋友拉拉链了呢,大班的家长我们可以和家长汇报一下孩子的学习状态:如听讲程度以及学习习惯等等。”还有就是老师的亲昵动作一定要在家长面前表现出来:比如和家长沟通时,用手抚摸抚摸孩子的小脸蛋、或是小脑门等等,这样会使家长感受到老师是爱孩子的,老师比较亲切。
二、肯定孩子的优点,使家长获得心理的愉悦,
这种肯定幼儿优点的交流,能使家长保持一种轻松、自信、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并主动向老师说孩子在家的表现。其中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和帮助。这样促进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感情,家长会喜欢、主动和老师交流,有利于做好家长工作。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并从中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哪怕老师一句轻轻的赞美,家长都会感到无比高兴,比自己的了大奖还要兴奋。对于刚入园的新幼儿来说,一下从家到幼儿园有种种的不适应,在家什么都有家长来完成,可在幼儿园就要自己完成,比如穿衣服,经过学习锻炼,幼儿就学会自己穿衣服,在离园时,就向家长说:“孩子真棒,今天学会了自己穿衣服。”你会看到家长立马高兴起来。一定不要向家长单纯的告状:“今天某某真不听话,可把我气坏了,上课总是跟人家逗着玩;或是某某今天又没好好睡觉;某某吃饭总剩菜”这些话千万不要说,这会让家长觉得老师无能,人家会想:“我把孩子送到这,就是让你们管的,你们管不了是你们无能。”
三、家长分类管理:针对家长不同情况我们做为老师也要有不同的沟通方法:
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家长的群体中有不同年龄层次的,不同知识层次的,不同性格层次的。老师应做到分类管理,见到不同的家长讲不同的话,遇到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对于年轻的家长老师要积极鼓励他们,对于年岁已高的爷爷奶奶,老师要视他们为自己的长辈,见到他们叫一声爷爷您好、奶奶您早,这些都能让家长感到温暖开心,这样在以后的沟通中就容易了。很多家长都非常尊重老师,体谅老师的工作,但有些家长会提出很无理的要求和作出不理智的事情,这时我们老师要冷静的处理问题,面对情绪激动的家长,首先要稳住家长的情绪,问清楚事情的缘由和来龙去脉。做到“家长急,我不急”的态度,这样就一定会感化他们的。还要走近他们,对于这些家长,不仅仅要夸奖孩子,还要和他们话家长,“套近乎”,急她们之所想,想她们之所急,这样她们就会被感动了。虽然家长各自身份不同,言行举止也不同,但是他们和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方向:爱孩子。此外,我们还要善于发现家长们的资源,一些家长手巧的可以请他们参与玩教具制作,一些比较有教育理念可以定期请他们讲一讲育儿讲座,一些家长比较有号召力可以请他们帮助老师或是幼儿园宣传一些好的思想等。
总之,幼儿园无小事,老师有责任保证孩子在园的分分秒秒都是安全快乐的。但是幼儿园的工作也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于我们自己工作的失误,一定要有勇气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家长的质疑,以坦城、负责的精神处理善后工作,达到令家长满意的结果。宽容、理解、重情、沟通是处理家长工作最基本的方针,家长和幼儿园有一个共同的纽带——孩子,家长们在望子成龙,幼儿园在培养孩子茁壮成长。有了这种共识,家园合作就应该是一件轻松而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