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是教育活动的最初阶段,是人生第一个教育阶段。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我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进行了为期2年半学前教育专业的系统学习,对本专业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下面,我结合自身的学习理解,对本专业各课程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
1、学前教育学:通过学习了解到,学前教育是学制的第一个环节,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向他们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奠定基础,是学前教育的具体任务。通过学习了解到: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背幼儿教育规律的。游戏才是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游戏、教学和日常生活等组织形式,才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例如阳新一些乡镇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悉,从2017年秋季起,湖北在全省内就取消了学前班。同年,黄石市也下严令取消学前班。然而,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曾一度被叫停的学前班在阳新龙港镇、洋港镇等镇一直就没消停过。如今,只不过是改头换面了,冠以“一(1)班或一(2)班”等大肆招生。由于需求的存在,学前班这块“蛋糕”却并没有变小,反而越变越大。记者在湖北省阳新县排市镇、龙港镇、洋港镇、等地调查中发现,一些公办小学的教室里坐着4岁多至6周岁幼儿,不少班还是人满为患。
同时,很多家长心态“五味杂陈”,既望子成龙又替孩子“叫苦”,直称其为变相的“学前班”,逼得孩子们早早学习小学知识。因为大家都心照不宣,学前班就是进小学的跳板。于是,纷纷跟风。家长们的焦虑与跟风,促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提前化”。童年,是人生无忧无虑的一个美好阶段。而阳新龙港镇、洋港镇等一些公办学校便借机,打着“学前班”的名义,招收学龄前幼儿,无限透支并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与过程,将“一切为了孩子”变成了“剥夺了孩子的一切”。
2、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在教育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通过借助教育心理学的指导,深入发现和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和发展规律;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取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的依据,更好的完成幼儿的学前教育工作。
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学前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以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为基本理论来研究学前儿童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问题。
4、学前教育管理学: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我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教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学习认识了学前教育管理的特点规律,了解我国有关学前教育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引导我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分析思考能力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为日后如果我要从事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交到幼儿的手中,让他们自主地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到墙面上,这既能让幼儿在操作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又能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乐趣,从而获得成功感。现以主题活动“蔬果娃娃”为例,为幼儿创设蔬果园的背景,引导他们运用画、涂、剪、粘、撕以及印等手法,将废旧物品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蔬果——撕贴丝瓜、橡皮泥捏西红柿、用棉花做成的草莓、将纸筒连接起来做成的甘蔗……这一过程既满足了幼儿创作的需求,又使他们从创作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在相互交流中促进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6、少年儿童法律保护:本课程既有理论性,也有应用性,但我认为其以应用性为基本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使我对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未成年人有哪些权利受到国家的保护,当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怎么处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刚刚接触教师这一职业的我们更要认真学习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以后在教育教学中要自觉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课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应用性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认识和理解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内存在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提高自身今后在学前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专业素养。
通过学习了解到,在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活动对于儿童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幼儿进行音乐活动,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形成一种遵守规则的认知。老师在做游戏之前宣布游戏规则,每个参与游戏儿童在心里都会自然而然形成这样一种认识,即只有在遵守游戏规则的条件下才能参加游戏。例如很多幼儿园都做过《小兔乖乖》的音乐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所以儿童扮演的小动物都要听从音乐的指挥,包括兔子们的出场时间、什么时大灰狼被抓住的时间等,不能凭个人爱好随心所欲进行。而且,扮演兔子的小朋友之间只有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才能抓住大灰狼。就这样,在这个音乐活动中,儿童既学会了约束行为,又享受到了和他人合作的过程。
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通过学习了解到语言是连接各科领域的重要工具,各科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离不开语言。学前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幼儿语言教育过程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幼儿语言的发展,丰富幼儿的语言。同时,语言又能促进幼儿行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的可塑性强,但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加上对成人的依赖性强的特点,使幼儿教师对在园儿童的期待及归因对他们的影响便显得尤其重要。幼儿虽小,但也懂得察言观色。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成等自发需求纳入有目标、有计划的教育程序,通过儿童自身的操作和建构活动,以促进他们在认知、情感、态度、习惯等方面整体和谐的发展。
数学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由于其年龄和生理心理的特点,幼儿数学活动设计要以儿童发展水平和教学目标为前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玩沙子,孩子多半喜欢玩沙子。准备一些大大小小的容器如:空罐、空杯等,让孩子们玩装沙子的游戏,让他们在装沙子、倒沙子的过程中,使用大小不同的容器,更直观的体会量的增减变化。
4、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了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特点、分类及艺术教学的一般规律,包括艺术教育课程理念、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更好的培养学生综合艺术实施能力和组织课外艺术活动能力。
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其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侧重于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关注幼儿社会化。在课程上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展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安排,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我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的掌握。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社会化进程主要是在他们和比自己更成熟的社会成员一起活动、一起相互作用之下,逐渐完成的。用维果茨基的话来说,年龄稍大的幼儿在和年龄稍小的幼儿一起玩的时候,同时就充当着年龄稍小幼儿的指导者角色,他们通常并不手把手地教年龄稍小幼儿做事情,而只是在旁边以教训的口气“点拨”他们,这种点拨的作用,好比盖房子时要先搭个脚手架。正是在这个框架的基础上年龄稍小幼儿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完成了社会化进程。
三、学前教育--教师职业技能课
1、幼儿园教师舞蹈技能:当前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舞蹈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手段,越来越显示出与幼儿密不可分的关系。我虽没有舞蹈功底,单课程采用阐述与教学实例相结合的原则,即使没有舞蹈功底的我,在学习了解幼儿舞蹈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能很好地掌握幼儿舞蹈教学的基本技能,将来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幼儿专业的舞蹈教学活动指导。
2、幼儿园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本课程根据幼儿教师面对的人际交往对象的不同,分类介绍了幼儿教师专业规范的具体内容,并且筛选出幼儿教师与每一类交往对象交往过程中所处的关键情景,用情景处理的方式介绍相应的行为礼仪内容,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了解和掌握幼儿教师专业规范与行为礼仪的要求,更有助于我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在传统的观念中,老师总是权威的化身,老师总是对的,传统的师幼关系就是:我说你听、我教你学、我讲你做。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关系。因此,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尊重幼儿、信任幼儿。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孩子,还是性格内向的孩子,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摸摸他的小脑袋,拉拉他的小手,和他说上几句悄悄话,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古语道: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幼儿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孩子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幼儿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的话语权,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有人说过这样段话:师爱,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却有海的胸襟,山的脊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个温暖的微笑,也许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
3、幼儿文学经典作品赏析与教学: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不能没有文学的熏陶。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精神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读物,它在婴幼儿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幼儿文学作品的赏析,是一个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对文学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和审美的过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水平,掌握引导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方式和方法,才能正确帮助幼儿理解经典作品的精华,实现作品的审美教育作用。
4、学前教育课件制作: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多媒体课件也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本课程从理论、技术和实践三个角度,让我学会判断学前教育课件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适用情景,学会基本的课件制作技术,学会根据教育活动分析并制作适宜的多媒体课件。
了解到教师在制作、选择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制作小班的课件,界面要精美有趣、鲜艳活泼、图像大而清晰,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软件中设计的作图功能,色彩变化及闪烁等,编制出一些“动画式”的教学软件。而大班的课件则要求动手操作强,知识性强,多一点想象的空间。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能同时呈现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以全方位的立体方式传输信息,可以增大集体活动传输的信息量,让幼儿多重感官同时感知,使幼儿进行完整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大班因为要注重知识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将图片和动画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使幼儿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 乐学”,积极参与学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5、学前教育应用文写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满足幼儿园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撰写各类文书的需要。本课程从幼儿园教师入职之前、入职之后以及职后进修提高这三个阶段入手,构建内容结构,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写作原理知识,还要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即案例分析及实际写作练习,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提高学前教育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写出合乎规范要求的本专业应用文。
......
通过这次网络教育平台的学习,让我对学前教育专业有了全新的理解,也开阔了我的眼界。以上我的总结中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但我会不断地学习,拓宽自己的视野,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理论水平以及课堂教学能力等。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