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园适应问题的提出
在新学期开学之初,新入园的幼儿总是会出现哭闹的现象,幼儿从熟悉的家庭进入陌生的幼儿园,突然和朝夕相处的亲人分离,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和伙伴,加上活动的相对不自由和集体生活规则的约束,幼儿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会产生极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幼儿入园适应性的问题便随之而来。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是指幼儿刚踏入幼儿园,对新环境和生活节奏未能及时适应,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情绪恶化。幼儿情绪激动、不稳定, 注意力分散, 情绪低落, 对集体活动兴趣不高;家长送幼儿入园时, 不愿与母亲分离, 追家长、啼哭时间长等;和其他小朋友也没有太多的交流, 喜欢独处, 只是偶尔看看别的孩子在干什么, 处于独自游戏或平行游戏水平。有什么需求, 也不敢向老师提出, 和老师也没有太多的言语交流。
(2)身体状态的变化。不敢大小便, 更不敢求助老师, 或频繁地上厕所;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进食, 甚至不吃;入睡困难, 要求陪睡或拒睡。幼儿还会出现发烧、咳嗽等身体不适现象, 有的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如果对幼儿入园的适应性问题不加以引导,将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目前,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受到重视,许多幼儿园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但是,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还是广泛地存在,在引导幼儿入园适应上还是存在许多问题,如认为幼儿不哭闹就是幼儿适应了幼儿园;只让幼儿适应幼儿园教学方面而忽视保育方面等。非常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本文试图了解、分析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寻找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索解决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解决对策。
二、幼儿入园适应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虽然说幼儿入园适应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在处理方式上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而导致问题的原因也应该重点分析。
家长的问题
有些家长过于保护孩子,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而"陪读",或者很迟的时候才送幼儿入园,很早的时候来接。这样会使幼儿不重视入园;而有些家长却与此相反,在送幼儿进入班级时,不管幼儿是否哭闹,立即就走,让幼儿没有整理情绪的"缓冲"时间。
2、教师的问题
其一,在幼儿哭泣的时候只是安慰。在幼儿因为新的环境和分离焦虑而哭泣的时候,安慰只会让幼儿信任你一个人而对你产生依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其二,对不停哭闹的幼儿不理睬。有些幼儿在入园时适应期会很长,在此期间会一直的哭闹,有些教师在开始还会关心,但是时间久了就会不耐烦,就会觉得只要时间长了幼儿就会自己适应,就会不哭闹,所以会对哭闹不止的幼儿"冷处理"。其三,欺骗或恐吓幼儿。有些幼儿会一直哭着要妈妈,而有些教师为了让幼儿不哭闹,就会骗幼儿说"妈妈快来接你了,只要你不哭"或者"只要你不哭,我就打电话给你妈妈,然后来接你",这些只会见效一时,很快幼儿就会哭闹的更加厉害;有些教师直接吓唬哭闹的幼儿,"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了","你再哭就叫老狼把你叼走"等等。这类行为可能会让幼儿暂时的停止哭闹,但是会对幼儿的伤害是很大的。
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的原因
导致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觉得家庭、幼儿园还有幼儿自身条件者三个方面是主要原因。
家庭因素
其一,家庭环境。家庭社交环境较为封闭,幼儿在大部分是成人的世界里成长,家长又较少的让幼儿与同龄人相处,在与同龄人相处中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也会很差。而且幼儿明显的更依赖成人,在入园的时候他们的分离焦虑现象会表现更加激烈。其二,家庭教养方式。一种是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事事顺着幼儿,导致幼儿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合作能力较差,而且这类幼儿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另一种是家长对幼儿太过专制,什么事都要过问,可能导致幼儿软弱或具有攻击性,这类幼儿都不能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的规章制度。还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或忽视。这类幼儿对于规章制度的适应会很差,人际交往能力往往也很差。其三,家长接送幼儿的态度。家长往往会因为幼儿的哭闹而不舍,有的长时间呆在幼儿园,有的家长直接把孩子带回家。而与此情况相反,在幼儿入园大声哭闹的时候,有些家长选择把幼儿送到教室,然后赶紧离开。这会导致幼儿更加哭闹。
2、幼儿园因素
其一,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超标。现在幼儿园的标准时两教一保,而有些幼儿园的班级人数严重超标,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每一位幼儿。其二,教师的素质。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新入园幼儿,往往会运用恐吓使幼儿安静、不哭闹。而在判断幼儿是否适应幼儿园上也有很多的错误,认为幼儿不哭闹,安静就是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的教师会使用骗和恐吓的方式来使幼儿不哭闹,如"你不哭了,我就让妈妈来接你回家""你再哭,就不让你妈妈来接你"。其三,幼儿园作息制度不合理与缺少人性化。且不说小班幼儿, 就是中班和大班的幼儿也未必适应所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 孩子在家中自由自在惯了, 在幼儿园则要按照统一的作息制度上课、下课、 吃饭、 午睡、 玩耍等一系列学习、 生活环节, 可以说这个按照幼儿园作息制度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就是不断去适应的过程, 如果是缺少人性化的安排, 如不准孩子随便上厕所等都会使孩子无所适从。
3、自身的特点
一方面,幼儿自身的性格。如果幼儿性格内向, 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 甚至躲避其他幼儿, 依赖性较强, 很少单独活动, 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另一方面,幼儿的自理能力差。由于自身的自理能力较差,幼儿会比其他幼儿更加的被动,幼儿会出现更多的适应性问题。
三、促进幼儿园适应的策略
为了促进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笔者认为应从家庭和幼儿园两大方面采取措施。
(一)家长应该采取的措施
1、做好入园准备
其一,环境的准备。家长可以在幼儿入园前可以带着幼儿在幼儿园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也可以多和园中的幼儿接触,激发对幼儿园的兴趣,也让幼儿更加了解和适应与同龄人的相处模式。也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熟悉幼儿园及班级的环境,然后尽可能地在家里装饰的像班级的环境,或者把幼儿的活动室装扮成幼儿园的样式,以便让幼儿熟悉和适应幼儿园。其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准备。家长可以到已定的幼儿园去了解幼儿日常活动,在家里的时候尽可能地复原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以便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如休息时间,逐渐的让幼儿适应早起,尽可能地让幼儿有午睡的习惯;学会自己脱裤子上厕所;学会用汤匙吃饭等等。
对幼儿入园要有正确的态度
①树立良好的观念
②树立正确儿童观
③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
(二)幼儿园应该采取的措施
首先让幼儿建立“快乐—幼儿园”的联结,让幼儿一想到幼儿园就会联想到或感觉到快乐,其次帮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方式,行为规范以及交往规则。
1、为幼儿入园做好准备
①心理建设,比如路过幼儿园时不时告诉她等她长大些就可以去幼儿园了,也可以像哥哥姐姐一样在园内玩耍了。报名后,我会有意无意说些羡慕她能去幼儿园的话,让她觉得幼儿园不是随便谁都能去的,大人不可以,弟弟妹妹也不可以。只有她这个年龄段才可以。去了幼儿园还可以认识其他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滑滑梯。也因为上幼儿园这个分界点,小朋友开始了她的独立睡眠。
②准备工作
戒尿布: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会问到这一点的,有没有还在用尿布的。虽说幼儿园有生活老师,但是毕竟一个生活老师负责20多个小朋友,会有点忙不过来。再说也不想给老师添麻烦。所以不是应该而是必须学会自理,9月开学,春夏季还是很适合训练脱离尿布的。
换洗衣物贴标签:幼儿园小班是要求书包里备一套替换衣服的,尿湿后的衣服生活老师会负责清洗晾干,所以衣服上贴好标签是十分重要的(包括被子)。LZ之前入了手工坑,定制过一卷唛头(类似于商标这种)。100M/卷,按一个名字贴4.5cm的宽度,感觉可以用到天荒地老,因为可以自己选图案,选字体,感觉还是挺特别的。
幼儿园作息表的提前实施:家访时老师会告知幼儿园的作息,如果没有说,最好也问一下。在家时就可以提前按照幼儿园的作息表实施起来,习惯的养成很重要,到了幼儿园能马上适应起来。
幼儿园要为幼儿环创设良好的环境
①“以动制动”——幼儿园动态环境创设的基本指导思想
②环境是为幼儿所创设的,幼儿是主体
③空间环境是幼儿喜欢的、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
④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班级等的“特有气息”
⑤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小、中、大班的环境布置是有明显区别的
4、家园合作
小班的家长是幼儿园的新成员,一切工作从头开始。首先,让家长充分了解我们的“园本”课程,和教育
思想、观念,了解每位老师对孩子的一片爱心。
学期初,我班孩子的情绪不稳定,大部分孩子由于没上过托班,所以各方面的表现较弱。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将班级前期工作重点放在与家长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上,特别是针对能力弱的孩子重点培养。我们在家园联系栏中、宝宝成长录中、班级论坛中积极和家长沟通,立足于向家长传递先进、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及做法,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老师们的密切,更离不开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为此,我班把家园配合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通过家访、家园联系栏、宝宝成长录、网上交流等活动,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如:我们以家长园地为穿、窗口,及时介绍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情况,将孩子在园的情绪、饮食、学习等情况以“明星宝宝”的形式向家长汇报,帮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工作。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与我们沟通,我们还向家长告知了我们的电话号码。在早晚接待中,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针对我们班级里有一半的孩子是由老人带的情况,我们更是做到主动的、积极的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情况,凡事耐心、细心地回答他们的疑惑,让老人们放心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来。在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的在园、在家表现,耐心、细致的解决问题,统一教育目的、方法中,我们取得了家长的信任及配合。
四、结语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也有一个最佳期,幼儿教育时期就是人生中的这个最佳时期。注意孩子开发多元性,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从心灵上接近孩子的心理世界,通过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孩子的自主能力水平。通过对幼儿教育进行区域性的教学,打破传统幼儿教学的思维。进行反思性教学,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提高幼儿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学前教育者所必须拥有的素质。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就开始睁眼看世界,了解这个世界。经过2-3年的家庭教育,就开始融入属于自己的群体,所以说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校教育的工作不可磨灭,而幼儿教育正是这个教育系统的开端,是一个人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尤其对于现在‘全托’现象越来越多,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人生影响在不断的减少。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并不是无理可据,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大大增加。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以及科学化已经成为教育者热烈探讨的问题。幼儿入园后,教师要及时向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也要向家长反应幼儿的在园情况,彼此共同合作,让幼儿更好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这就是我对幼儿园适应性问题解决的研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