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是一群可爱活泼的孩子,在家里有家人的呵付,什么事情什么问题家长都会及时为幼儿解决。刚来幼儿园的孩子什么都不懂,要老师的指导和提醒才能完成上厕所,喝水,洗手等问题。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观念,认为生活即教育,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过程,教育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教育。幼儿阶段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 “盥洗”是孩子们每天必不可少的重复多次又毫不起眼的一个环节。在这看似简单而平凡的一 环节中却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学问了。教师是否关注培养幼儿认真洗净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洗手过程中,有时候幼儿会浪费水,教师是否能注意培养幼儿有节约用水的习惯等,其蕴含着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佳时期。
洗手:小班的幼儿在保教人员提醒下知道饭前、便后以及手脏时要洗手。幼儿在家里吃饭大部分是家人喂饭,有的会没有为幼儿洗手的习惯,觉得反正又不是幼儿自己吃,没有问题。便后也没有及时洗手或家长代劳。
小班洗手活动常见的问题:
(1)不会挽袖子。刚开学时,正是夏季,穿的是短袖还好点,往秋季走,天气越来越凉快,幼儿的衣物也会适当地添加,幼儿就不会挽袖子。
(2)不会控制水的大小。爱玩水是幼儿的天性,当幼儿看到水就会很兴奋,把水开的很大,把衣物溅湿。
(3)洗手的方法不对。因为在家有家长的包办,幼儿只是享受,即使老师在园示范和指导幼儿,但效果不佳。
(4)洗手时不用香皂。幼儿在家一般都是用水冲洗,很少用到香皂,还不习惯。
(5)洗完手后要在水池内轻轻的甩几下手,再用自己的毛巾檫干,把毛巾挂回原处。
(6)根据盥洗室的空间大小,幼儿依次进入盥洗室人数过多时知道等待,保持盥洗室安静有序。
解决策略:
(1)教师进行示范、帮助,提醒。采用生动形象教育,考虑幼儿真正的需求,作为教师可以运用念儿歌看图片的形式向幼儿进行卫生教育。比如:搓泡泡: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搓搓,拇指搓搓,指尖搓搓,别忘了,手腕也要搓一搓,泡泡白白多又多。又如:一只手,两只手,握成两个小拳头,小拳头,伸过来,长出十个小朋友。小朋友真是乖,一齐伸到水里来,搓搓香皂洗干净,不洗干净不答应。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和图片的引导,不但可以完成洗手的好习惯还受到卫生教育。
(2)通过看图片了解正确的洗手步骤,将洗手方法分多次进行,和幼儿一起洗手,边说边做互相指导,让幼儿轻松的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3)整备各种颜色,形状不同的香皂激发幼儿洗手的兴趣。装香皂的小盒子要定期消毒,以免二次污染。
(4)提醒幼儿双手略向下倾斜,避免水顺着手臂倒流弄湿衣袖。幼儿盥洗结束后,及时用干拖把擦干地面上的水等最后一名幼儿洗手后教师再离开盥洗室。
二、漱口活动常见的问题:
(1)将漱口水吞进肚子。教师准备温水给幼儿漱口,但幼儿会不小心把它吞下。
(2)不愿意漱口。幼儿在家没有漱口的习惯,刚接触会有抵触情绪。
(3)漱口方法不对。因为没有接触过,即使教师示范和指导,幼儿还是需要接受的过程。
解决策略:
为幼儿准备温开水漱口。
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孩子知道漱口的重要性。
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张贴正确洗手和漱口的图示。
入厕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有便意时,能主动告诉成人,能安静、有序入厕,不在厕所逗留,便后知道请求教师的帮助,整理好衣裤,在保教人员的提醒下,知道便后洗手,初步学习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小班常见的问题。
(1)、不敢小便、不会小便,尿裤子的现象时有发生。有时玩的很高兴时,忘记要上厕所了,等想起来时就来不及了。
(2)、便后不会自己提裤子、擦屁股。
解决策略:
(1)、参加熟悉厕所环境,带领刚入园的幼儿参观、熟悉厕所环境,介绍男孩、女孩的入厕方式。
(2)、教师用心照顾。每次幼儿入厕时保证有一名教师在旁看护,随时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耐心引导,边帮边教。
三、喝水活动。
1、对幼儿的要求:正确使用口杯,愿意喝白开水,在教师接适量开水,能安静地喝水。
2、常见的问题:
(1)、不会使用口杯。我为每位幼儿准备了自己的水杯,并编号了自己的编号,防止幼儿错拿或乱拿。有些确实不会使用口杯。
(2)、不愿意喝白开水。幼儿平常在家喝多了饮料,白开水是无味的,幼儿就不肯了
(3)、水接得过多、过满。有的幼儿他一次喝不了那么多水,但他就想留着下次直接喝。
(4)、喝水时喜欢边喝边玩。幼儿散养惯了,一边聊天一边喝水。
3、解决策略:
(1)、通过示范、练习等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口杯,对于个别不会用口杯和容易洒水的幼儿多加关注,进行个别指导。教幼儿认识自己的口杯。
(2)、用喝水记录图激发幼儿喝水兴趣。告诉幼儿喝多了饮料的身体的危害,用图片展示。加深幼儿的理解。
(3)、通过示范、图示引导等方法让幼儿明确接水量。
(4)、注意观察幼儿喝水的表现,并及时给予指导。
注意事项:
1、避免消极等待,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等准备不同的活动。如:听故事、手指游戏、律动等。
2、家园共育。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方法,让家长不要包办过多,安排幼儿在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幼儿自理能力和体质。
3、为幼儿树立好的榜样。有的幼儿在盥洗室里经常嬉闹、拥挤,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要求幼儿在规定时间内,不忘提醒盥洗要求,要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给予暗示,及时提醒。
幼儿盥洗习惯性问题。要想养成良好的习惯要从小每日做起,俗话说:“一日练,一日功昂,十日不练十日空。”在很多家长的习惯里,比如吃饭前幼儿的手如果看起来还干净就不打算给他们洗手,还有爷爷奶奶带的孩子里,经常会看到抓泥巴的手正吃着美味的食物。盥洗教育性的问题。盥洗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关键,布莱克说过:“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只有苦口婆心的教育,才能让幼儿知道勤洗手,正确洗手的重要性等。
在召开家长会时,强调或讨论如何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让家长知道其重要性。告诫家长不要凡事都为幼儿代办,应让幼儿自己动手,学会自理,幼儿也会有荣誉感,也会更有自信。针对这些问题,我和家长做了几个措施:
(1)要经常在家长来接送幼儿时,进行口头交流或者电访、家访到等形式,提高家长对幼儿正确的盥洗意识。
(2)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坚持自己的岗位,认真观察幼儿在盥洗室里的一举一动,发现问题及时制止或教育。
(3)经常在集体盥洗前,交代盥洗要求或者在课余时间里,展开简短的讨论如何正确盥洗的重要性。
为小班幼儿盥洗的生活环境创设,以富有童趣的动物形象或画面为主。这样既能激发起幼儿对盥洗产生兴趣又能使幼儿对盥洗的方法有形象的认识,还能帮助其模仿盥洗的顺序。因此在墙上贴上小动物洗手顺序的图片。来引导幼儿掌握洗手的方法。针对幼儿浪费水的现象,在墙面上贴上水龙头哭的图片,以提醒幼儿及时关水龙头,节约用水。针对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的特点,盥洗室应在门、水池、墙角等 棱状 突出的地方用橡胶包裹,确保幼儿安全,同时盥洗室地埋 一定要做成防滑地埋,且平时要保持干净,不要有水漏到地埋,以防幼儿滑到摔伤。
小班幼儿及易受到外部事物对自己情绪和行动的影响,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性占优势,精细动作及协调性相对较差,幼儿盥洗活动的指导要点也要随之调整教师对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会影响幼儿今后的人生生活方式,在这里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特别是幼儿园老师,只要是任何一个有可能的教育机会,我们都要牢牢把握,这是我们肩负着艰巨的教育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