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是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发育,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水平,增强身体适应与抵抗能力的优质途径。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由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即首先作出了“幼儿园体育优先于幼儿园其他方面教育”的明确规定,由教育部新近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2016)一以贯之地对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我们必须承认与明确,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是幼儿园保教活动中难以彻底避免的现象。发展幼儿园体育是我国迈向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在发展幼儿园体育的同时,力争不让伤害事故这一“副产品”影响到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去安全管理与遏制此种不利因素,使幼儿园体育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积极作用愈发凸显。立基于此,幼儿园应进一步完善针对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安全管理对策,把潜在的危险因素全部扼抑在萌芽状态。另外,同等重要的是,幼儿园应进一步完善针对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治理对策。完善的安全管理对策是化解潜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的“有力武器”,完善的治理对策则是幼儿园体育活动在深度与广度上进一步拓展和妥善解决己然发生的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关键法宝”。
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重点在于安全管理。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是幼儿园办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正是由于伤害与幼儿园体育活动一体两面、相生相伴,所以幼儿园更应该积极地去应对该项挑战,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安全管理机制,不断降低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把潜在的风险抑制在萌发的起始状态。落实好幼儿园体育工作,除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之外,做好相关安全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其题中必有之义。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安全管理对策应通过幼儿园的宏观管理,以完成好对存在于其间的人、物以及环境的微观调控,切实保证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1.做好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
针对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既需要物质上的支持,也需要体育场地设施得到精良的规划。幼儿园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应以安全为主要考量因素,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和态度。已有相关研究证明了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合理规划布置体育场地设施,依据运动项目特点佩戴各种防护装备等,对减少或减轻幼儿运动伤害均有显著意义。具体到户内外体育器械的摆放位置、室内活动室的照明灯具与通风效果、防滑垫和防摔软垫的铺设、运动场地的软硬程度以及表面是否安全平坦等,都必须依据活动项目的特点、要求以及国家相关卫生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为保障学龄前幼儿在园内的体育活动安全提供前提条件。
2.维护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
维护安全的体育活动环境是防范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的首要准则,若体育活动环境都存有危险的因素,追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因此,幼儿园的管理者一定要针对体育活动器材与设施建立一套完备的清理、检查与养护的工作规程,这是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安全环境的一项重点工作。购置体育活动器械时,应注重产品质量,为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保障。规定管理人员在每学期伊始对其所管理的区域设施、器材设备进行全面的安全排查,之后每星期或每月定期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尤其是对大型器械设施,如滑滑梯、平衡木、跷跷板、秋千等要重点查验。及时更换不符合国家卫生安全标准或“超期服役”的器材设施。体育活动器械若发生损坏,应立即让幼儿园保教人员周知,并设置易于幼儿理解的警示牌。
3.实施健康检查并做好记录
幼儿园在接收幼儿入园时应对其实施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或者要求幼儿家长针对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实填写健康档案表并备案,以便全面了解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其次,教保人员要做好对幼儿身体机能形态的发育状况、基本运动能力的达成水平以及实时健康状态的跟踪记录并载入健康档案,为有效开展幼儿园体育活动提供合理依据。此外,对存有特异体质或患有特定疾病的幼儿,应在建立健康档案的基础上予以区分开来,以便教师在安排体育活动时对这些幼儿给予特殊照料,必要时限制其参与一些运动强度较高或者身体幅度较大的活动。通过这种分类管理,亦可便于当这些幼儿所在的班级发生变化时,带班老师之间能顺利的完成对幼儿健康状况的交接工作。最后,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对于幼儿的身体、心理健康状况要如实并详细告知班主任或带班教师,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对幼儿人身安全的全面管理。
4.切实地履行幼儿教师职责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体育活动教学与组织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不仅担负着对学龄前幼儿进行身体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和谐、积极发展的任务,更在于确保如何能让幼儿安全、自由的进行活动。体育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存在着风险,如何来减少或减轻在园幼儿发生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频数和程度,成为全体保教人员和幼儿园管理者不容推卸的重担。其中教师作为指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的一线工作人员,更是成为了保障幼儿活动过程中人身安全的“轴心”。怎样从根源上限缩幼儿园体育活动伤害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幼儿的人身安全,这是幼儿园体育工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幼儿园聘任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幼儿教师进行保育、教育工作。
5.针对在园幼儿作安全教育
幼儿园要杜绝“走过场式”的安全教育,应当依循幼儿的接受能力和一般喜好,设计蕴含安全教育内容的漫画或海报,举办亲子安全知识竞赛,创设情景或话剧表演等活动。幼儿园管理者还可雇请相关专业人士,依托其专业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在园幼儿自我急救的方法,使在园幼儿了解各种体育活动潜在的风险,从而提升在园幼儿防范体育活动伤害事故的能力,这不但可以增进家长对幼儿园的认同感,亦可使幼儿家长切真感受到幼儿园管理者的良苦用心。
6.促使“家园合作”实质化
每位幼儿均是家长的“掌中宝”,若其因进行体育活动而受伤,不但会造成幼儿身心上的受损,也会使家长在幼儿身上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这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大打击。譬如,幼儿在幼儿园中进行攀爬活动时,不小心从高处坠落,会导致脑震荡,甚至死亡。因此,幼儿园需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投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并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如安全教育讲座活动,组织资深的幼儿教师或聘请幼儿保健医生进行讲授,请家长提出意见或建议,并要求幼儿说出自身看法。此外,幼儿园应当提醒幼儿家长,如实将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告知园方并做好相关记录。家园协作,深化对体育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诸如“夏令营”、“户外拓展”、“远足”等户外活动更应提高等觉,时刻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加强指导,使活动有序进行。同时,让家长在家中或假期里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借此构建一套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风险防范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