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一直以来都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纵观全世界,教育都处于重要的地位,我国也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由以前的应试教育改革为今天的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幼儿教育的发展,我国的相关法律政策也都规定了对于幼儿的发展做了规定,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养成自理能力,这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新世纪的人才,本文以幼儿园体育游戏的功能和特点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以期寻求开展幼儿体育工作的一般规律,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开展幼儿体育游戏提供参考。皮亚杰认为,幼儿规则游戏能力的增强,是因为幼儿“去自我中心”和协调他人观点的能力增强所致。在规则意识发展到规则“神圣不可侵犯”阶段后,儿童开始注意到游戏的规则,并模仿他人的规则行动。虽然在规则的实践中,儿童仍然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但是他们开始接受这些规则,认为这些规则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儿童一般不愿对这些规则做任何修改,而且认为对规则的任何修改都是错误的。因为规则来自于长者,来自于权威,表现出这一时期儿童道德的“他律”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恰好处于3-6岁的幼儿期。
二、幼儿游戏的作用
(一)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和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塑造幼儿的性格,做游戏可以帮助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
(二)对幼儿身体素质的影响
幼儿天生的体质都是不同的,身体素质是体质的一个重要表现方式,身体素质的好与不好与我们的活动能力是存在关系的,在游戏中可以训练幼儿一些基础动作的养成,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三)对幼儿对适应能力的影响
我们人类来到这个世界上,必然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环境,对于幼儿来说一切都是新奇的,自然条件的变化多端,生活环境的改变,这些都需要幼儿去适应,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世界,增加游戏的不同情景,例如寒冷或炎热的天气的变化,对室内环境的改变,让幼儿来感知和适应。
三、幼儿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形无神
我们目前的游戏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体育游戏的方式,将单调的体育运动和丰富的游戏形式相结合,使得体育游戏富有趣味性,活动灵活生动,深受幼儿的喜欢。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们的体育活动大都强调的是游戏的娱乐性,没有注重其中的教学,就是出现一种游戏没有体现体育精神的现象,没有体现体育的本质精神,这与我们游戏教学的初衷是不相符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形无神。教师对幼儿的游戏缺乏观察,其原因有些是属于观念层面的,而有些则是属于技术层面的。
目前,大部分教师都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了游戏的重要价值,都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还是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些教师虽然知道观察的重要性,也在实践中尝试着观察幼儿的游戏,但不会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不知道哪些是该记录的、哪些是不需要记录的,结果观察了半天却没有任何结果。有些教师每次都很认真地观察并记录幼儿游戏的情况,但面对一大堆记录下来的文字、表格等资料,却不能从中分析出游戏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这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二)教学中幼儿主动探求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我们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我们在设置游戏时,要充分考虑的兴趣和特点,配合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在特定的体育活动场所中来进行游戏,这种时候往往都是单一的几种游戏,没有使幼儿充分的参与,幼儿的创造力也没有得到发挥。
游戏是幼儿的需要,而幼儿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幼儿需要成人的尊重和认可,需要拥有自由支配和被许可的感觉,游戏是幼儿的工作,而不是成人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工具;游戏是幼儿的权利,而不是成人作为奖励的物品。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单一
在幼儿的体育教学中,我们一般的课堂表现大多是气氛活泼生动,但是在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了幼儿的乐趣,忽视了对幼儿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也没有得到提高,幼儿体育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在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时,会进行单一重复的训练,对一些综合能力的训练是不够的,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这一问题。
四、幼儿游戏的设计与实施
(一)应设定明确、可调整的目标
幼儿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我们要明确教育的目的,这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目标,幼儿教师在进行游戏设置时,要考虑到很多方面,首先是幼儿的健康方面,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政策,在设置游戏时要进行参考,但是也不能简单的照搬,我们要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灵活的调整,首先要分析幼儿的具体情况,和幼儿的现阶段发展水平,像幼儿的入园时间,幼儿对于基础技能的掌握,和需要强化的地方,在了解了这些具体情况之后,再设定游戏的具体目标,但是同时,我们在进行游戏时,还要考虑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幼儿的学习能力,对动作的掌握程度,要给幼儿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的机会,我们要在进行游戏时,还要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发挥游戏所能起到的最大的作用。
(二)应选择适宜、富有趣味的内容与形式
我们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幼儿的特点来进行游戏,对于小班的幼儿,应该进行一些内容简单,有趣,对身体动作技能要求低的游戏,像观看蚂蚁运食,小兔种萝卜这种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模仿能力,让幼儿进行模仿,激发幼儿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对中,大班的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安排一些有情节和内容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让幼儿根据游戏情节的发展来开展游戏。如“炸碉堡”的游戏即能为幼儿的创造性发挥留下想像的余地。在此游戏中,幼儿扮演解放军爬过“铁丝网”,跳过“小沟”,攀过“围墙”,来到“碉堡”前。当教师扮演的“敌军”出现时,幼儿趴着不动,“敌军”走了,幼儿才能把“炸弹”投向“碉堡”,这就要求幼儿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快速的反应力,并能与“敌军”巧妙斡旋,引开“敌军”的视线,找到投“炸弹”的机会。
(三)应注重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参与活动的原动力。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游戏时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
1.故事引导
在进行游戏时,首先要有一个有趣的游戏设置,有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转折,要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产生置身其中的感觉,跟着情节的发展走,赋予游戏新的生命,这一过程中结合教学目标,使游戏最后能达到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2.器材吸引
器材是游戏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进行游戏时,器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幼儿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器材,来探索和发展世界。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引导,利用现有的器材,鼓励幼儿与各种器材接触,并进行发散性思维和操作,用单一器材进行多重操作互动。
同时,在游戏中,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进行器材的多种利用,发现器材的其他作用,还可以举行个性竞赛。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留心生活中的事务,收集所有可能制作的体育器材的废旧物品。
3.情景布置
游戏的场景布置也决定这一游戏是否受幼儿的欢迎,幼儿天生具有冒险精神,追求刺激,勇于挑战,因此,我们在进行游戏的场景布置时,要能够将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再现出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参与游戏。
结论
幼儿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实施体育游戏时,从目标的设立、内容的选择到活动的开展,都要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把运动、游戏、指导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最优的体育教学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应设定明确且可调整的目标,应选择适宜而富有趣味的游戏内容与形式,应善于利用故事、器材、情景布置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应重视正式游戏前的热身环节。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游戏的复杂程度,运用恰当的语言讲解游戏内容与规则,注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规则意识,注意根据对幼儿游戏能力与过程的观察及时调整。此外,教师还应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结束游戏,以维持幼儿体育游戏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