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处于关键的发育成长期,此阶段他们还没能对事物形成完全的判断能力,同时他们也不能完全按照家长或者老师的安排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提升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则需要从“新教育”的视角出发,在其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注重对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从而加强幼儿的的自我保护能力,让他们掌握一些基础的自我保护技巧与相关知识,从而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幼儿拙长成长保驾护航。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且社会经历很少,因而导致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如果对他们不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则可能会让幼儿处于危险环境中,从而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此外,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且活泼好动,对所有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并且没有安全防范意识,对外界事物没有基本判断力,因此不能预判事情发生的结果,在面临危险时,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表现出手足无措。针对上述情况,需要幼儿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意识培养,从而使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技巧与知识,让他们能够健康的成长。幼儿的安全属于一切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及前提,教学过程中只有保证幼儿的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才能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防备意识,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做到多途径、全方位地引导幼儿进行自我保护,达到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技能的目标。
(二)研究意义
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对于外界事物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因而对于外界事物缺乏判断力,此外,由于幼儿的身体各方面技能未能发育成熟,因此在进行一些游戏活动时往往避免不了出现安全问题,虽然家长与教师也重视对于幼儿的安全指导,在口头上说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虽然这些口头教育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远远不够,因此,要从根本上加强对于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则需要在他们的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意识到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对于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与技巧。从而确保他们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在当前“新教育”视角的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式,并且将幼儿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而且还需要不断学习专业技能,不断改善教育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对他们的安全意识的培养,对于幼儿教师而言,他们作为幼儿人生过程中的首位教师,必须做好本职工作,从而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使他们能够安全健康的成长。
二、幼儿安全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幼儿教学中安全意识的培养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及漏洞,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缺乏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的身体各方面技能未能发育成熟,因此在进行一些游戏活动时往往避免不了出现安全问题,虽然家长与教师也重视对于幼儿的安全指导,在口头上说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做,虽然这些口头教育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是对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远远不够。当前在幼儿教育之中还没有对安全教育做系统的规划与指导,这也使得我国幼儿教育环节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开展,因为幼儿在成长的环节之中由于好奇可能会接触到非常多具有威胁性的事务,而一旦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则很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
(二)幼儿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流于形式,并未付诸实践
多数幼儿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口头传授了一此安全知识,但是由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存在认知能力差、理解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足导致这种安全意识指导难以发挥作用,安全意识的培养效果较差。
(三)家长给幼儿灌输的安全意识教育理念较为薄弱
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虽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十分关心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得幼儿在面临危险时不知道如何自救,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尤为重要。
三、加强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方法
(一)在幼儿教育中加强安全知识和信息的灌输指导
由于幼儿的年纪小姐且社会经验较少,他们一般不会注意到自身安全问题,在日常的生活中对于事物的分辨能力也较弱,因此,只是靠家长口头嘱咐不能够较好的保障幼儿的安全成长。针对这一情况,需要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关注对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让他们熟记一些安全知识,比如幼儿的家庭地址、父母的联系方式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儿歌以及寓言故事等形式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且记住一些安全标志,从而使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巧与方法,并且还能够熟练的通过电话求救等方式来保障自身的安全,从而在危机时刻可以采用多种熟练灵活的方式来保障自身安全。
(二)指导幼儿学会基本的安全保障措施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安全问题,家长为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往往会对孩子千叮万嘱,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幼儿将家长的叮嘱当做耳边风,甚至可能厌烦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幼儿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教授一些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从而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由于幼儿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尤其是对于火或者电,一般而言,家长只是叮嘱孩子不要去碰这些东西,然而,幼儿由于好奇心的趋势下往往会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而去接触这些危险的事物,此时幼儿教师需要教授正确使用电与火的方法,从而让他们能够灵活的运用这些事物,以此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三)积极引导幼儿找出身边的安全隐患
由于幼儿处在一个快速发育的时期,在此阶段对于事物没有形成完全的判断能力,且也不会完全安全家长与老师的指导去规范自身行为,因此,要提高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则需要幼儿老师通过适当的方法去激发他们的自我保护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让他们自己能够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明白在生活中那些是不安全的,那些不能碰以及那些游戏不能玩等。比如:幼儿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安全标志让幼儿去记忆,幼儿记住后将其贴在相应的位置,从而指导幼儿进行安全保护。
(四)利用生活及学习中的环境展开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教师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共同创设相应的环境,给子幼儿形象、具体及直观的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警惕性。如钊一对幼儿在卫生间的打闹追赶现象,幼儿喝水时出现的碰撞事件等,组织幼儿展开讨论,由幼儿自主指出行动中自己行为的危险程度,可能会造成的后果等,引导幼儿进行反思,继而引导幼儿设计安全标记,在危险的环境及场所内张贴,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此外还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制作安全提示的卡通卡片,并将其张贴在自己认为危险的地方,如插座旁、开水瓶旁、药品旁等,引导幼儿自己区分环境的安全与危险程度,提高幼儿观察及判断环境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警惕性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
(五)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从实践中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转变以往幼儿教学过程中流于形式的安全教育方式,定期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以“安全教育、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等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从生活实践中提升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自救能力。
例如,可以开展一此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动画视频的形式为幼儿讲解火灾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在遇到火灾后应如何逃生等基础知识。然后采用实践的方式在课堂上组织一场消防演习,模拟在商场、家里发生火灾时的场景,指导幼儿利用学习过的火灾逃生技巧进行自我保护及自救,强化幼儿对于危险事物的安全防范意识。此外还应开展一此幼儿被拐卖及向陌生人求救的活动场景,提高幼儿的警惕性。如教师可以从校外寻求一此志愿者的帮助,由他人扮演“坏人”,模拟生活场景。当怀孕的陌生孕妇阿姨询问幼儿:“小朋友,你知道X栋X单元怎么走吗?你可以带阿姨去吗?”这时应指导幼儿正确的解决方式,将这位阿姨带往人群较多的活动场所或寻求保安叔叔的帮助,而不是独自带着这位阿姨去寻找她想去的地方。通过这种实践演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及习惯。
(六)建立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配合与联系,共同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
幼儿园在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家长的优势,建立并促进两者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加大家长与幼儿园共育的力度及效果。幼儿园应利用家长职业优势进行幼儿安全意识的防范教育,充实安全教育的力量。例如,幼儿园可以邀请班级内作交警的家长在班级内为幼儿讲解相应的交通规则;邀请作医生的家长在班级内为幼儿开展日常饮食中相关注意事项的知识普及,让幼儿知道不十净食物食入后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从而规范幼儿的饮食行为;邀请身为警察的幼儿爸爸妈妈在安全意识培养过程中开展相应的保护自我、防范坏人的技能培训,拓展延伸安全教育的途径及措施,提高安全教育的教学效率。
总结
对于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而言,它是每一位家长与教师的责任,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对于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并且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加强幼儿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加强对于安全隐患的认识以及学会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与技巧,从而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救,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需要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让幼儿掌握自我保护方法,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安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