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信任是幼师与家长沟通中最重要基础的桥梁;
2、加大与家长的接触频率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如家长会、网络途径、家长开放日等;
3、为沟通做好提前准备,采用灵活的沟通语言方法。充分了解孩子,沟通中要先扬后抑;
4、丰富与家长沟通的方式例如:家访、微信群聊、家长会、幼儿园各种亲子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互惠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教育工作。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应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最重要、最关键的角色,也是幼儿教育的参与者。所以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必要性。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存在必要性
1、对幼儿了解的程度不同
幼儿从出生到入园,家长都伴随左右,家长对幼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兴趣爱好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仅仅是短时间内的,特别是小班刚入园的新生,教师对其了解程度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必须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
如本班的小红小朋友,刚入园时,我们在与他爷爷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小红对某一种食物(香菜)过敏,为了做好小杰的保育工作,防止出现过敏现象本班教师做好了详细的沟通记录,并在每次定好月订餐单后积极与家长沟通,以防出现食物过敏现象做好预防工作。到目前为止,小红没有发生一次过敏反应。
2、对幼儿关怀的程度不同
如今,独生子女较多,幼儿在家庭中得到的照顾过多,很少存在发生矛盾的现象。但在幼儿园里,老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经常顾此失彼,从而矛盾常常发生,幼儿的性格特点也展现出来,部分幼儿在家与在园表现有很大不同。
3、幼儿家长与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同
现在年轻的家长对幼儿的教育都有不同的见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迫切,总是要求幼儿园开设写字、算术、拼音等小学化的课程。经过专门学习学前教育的幼儿教师,可以严谨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出发,以游戏方式为主,注重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这都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交换教育理念,更新教育理念,找到一条科学育儿之路。
二、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中存在问题
1、重要问题:彼此沟通时间少,而且沟通内容不全面。
据调查显示乡镇幼儿家长与教师沟通持续时间大多在1—2分钟,占总体的 38%;沟通时间在2—3分钟的,占总体的43%;在6—10分钟的占总体的 13%;最少的是沟通时间在1O分钟以上的,占总体的 10%。而大部分家长都是选择在接送幼儿时与教师沟通,但是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并不能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全面情况。家长与教师之间沟通的内容包括了幼儿在园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首先最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问题 ,然后是孩子的吃、睡问题,尽管是乡镇也是如此。这个现状急需改变。
2、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缺少主动性
以本园(我实习的单位)教师为列,有些老师刚毕业才参加工作不久甚至有的还是在校实习生,性格比较腼腆,不太好意思主动跟家长沟通处于被动的既问既答,家长问我才答的现象。有些幼师认为自己的文化修养不够高,担心在沟通中出现解释不了的问题或是在家长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本园为社区幼儿园,幼儿父母多为上班一族,接送幼儿的大部分为爷爷奶奶,对于老一辈的家长,沟通起来更加困难,在传输信息的方式不知采取何种方式,幼师和老一辈家长间存在一定的思想观念差距,对于同一件事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这些让沟通变得难上加难,所以也有少部分教师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祖辈家长沟通。
3、与祖辈家长沟通困难
在社区幼儿园,大部分幼儿的父母上班忙,接送幼儿的任务就落在了祖辈身上,或者部分幼儿父母常年外出务工,祖辈更是担负起教育幼儿的重任。这些辈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育儿经验,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如一些老人由于隔代情节,对幼儿过分宠溺,养成了自私任性的习惯。还有一些祖辈家长长期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一些陈旧的思想根深蒂固,听不进幼儿教师的一点建议。所以在交流上存在很大的问题。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1、首先要取得家长的信任
在城市,大部分家长思想比较先进,经受过科学知识的熏陶。家长有意见会直接提出来。想要取得家长的信任,首先要多关注幼儿,在平时接送幼儿时,多与家长聊聊孩子表现好的一面,表现不好的一面应少说或者后说不在人多的场合公开说。通过几次这样的简单的关于幼儿在校情况的交流,家长会觉得老师跟自己一样是真正热爱关心孩子的,从而也就对老师多了一份信任。对于经常是奶奶爷爷老一辈人来接送的家长,我们应对老人也多一份关心,关心一下老人的身体状况,利用空余时间与老人拉拉家常,经过这样,老人心里也多了一点温暖,对老师的信任就多了一分。对于经常是妈妈爸爸接送的家长,由于年龄相仿,教师可以利用夸赞衣服、或者饭菜等打开话夹子,在此过程中,教师合理地提出一些育儿理念,相信家长会更容易接受。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幼儿感冒发烧不能来园的,教师应积极的及时打电话发信息关心。对于在班级里,幼儿有不舒服的状况,老师也要多跟家长沟通,及时向家长汇报幼儿身体状况,并沟通判断在经过保育老师紧急处理后,是否需要回家休养或者去医院就医。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家长会觉得老师是真的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且要拥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这样家长就更加信任老师了。
2、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特别是第一次家长会的召开,这是大部分家长与教师第一次正式的沟通,成功的召开第一次家长会,将会给家长留下良好的印象,这将有助于家长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及与幼师见的沟通协调。
如本班第一次家长会的召开,将家长会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介绍幼儿一日生活流程,并配上幼儿一日生活的照片,让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能够充分具体的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第二是提出几个与幼儿相关的敏感话题,与家长共同探讨,如针对在幼儿园发生磕碰事件,教师将从家长的角度和教师的角度进行谈论并分析幼儿磕碰事件的影响,希望家长能够了解在幼儿园发生小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应给与理解。第三是聆听家长的心声。给家长发表自己想法(关于幼儿教学、幼儿园硬件设施……)的空间。第一次家长会的召开给大部分家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这会为小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通过网络途径交流
本园大部分幼儿为社区临近就读儿童,为了能够更好的与幼儿父母进行交流沟通,本班创建了班级家长微信群。利用空闲时间教师将幼儿一日生活的精彩瞬间放在群相册中,让家长能够通过网络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当班级有活动时,教师也能够及时通过微信群告知每一位家长,让家长随时随地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动态。当家长有疑问时,也可以在微信单独与教师私聊,方便快捷,通过对网络的利用,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能够更加便捷化。我们幼儿园还开设了公众号可以通过公众号实时了解幼儿园相关情况。
(3)家长开放日
家长开放日是为了家长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状况,当天,家长不仅能够听到教师的讲课,还能与幼儿一起参加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家长对幼儿园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家长不仅对幼儿有了一个全方面的了解,也体会到教师工作的幸苦。这样遇到问题时家长能够容易换位思考。
3、充分了解孩子的各方面,先扬后抑。
在大部分家长的眼中,特别是在祖辈家长的眼中,自己家的孩子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任何缺点。即使在幼儿园自己家的孩子与别的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也是别人的错误或者是老师看管不力。所以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应该先充分了解幼儿,并先夸幼儿的优点,多谈谈幼儿的长处,让家长知道,他家的小朋友是受到老师喜爱的,“世界上没有不喜欢听好话的人”,在表扬过后,适当的点下缺点,这样家长会比较容易接受。
如本班这学期新转来一名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入园迟,第一天就有很害怕总是哭闹,抢别人的玩具被小朋友告状。第一天下来,老师就对他有了基本解了。离园时,我这样跟他的妈妈沟通的“月月很聪明哦,第一天来表现挺好的”还当他妈妈的面表扬他一个小贴纸。“谢谢老师,我们家月月就是平时受宠爱太多了,不太懂得分享,有点任性,希望老师多担待”“平时可能跟你时间比较久,一下子面对这么多的小朋友,不太习惯,所以在自己的物品方面表现的很保护。”“是的,我家月月不太善于跟人交流,性格有些孤僻了”“我们在园也注意引导他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刚来幼儿园不太适应,我们再观察一段时间”。这次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幼儿哭闹抢玩具的事,如果直接提出,他的妈妈可能处于保护的心理就不一定与老师做更多的沟通了。先扬后抑不仅保护了月月妈妈在其他家长前的面子,也让她对老师更加的信任,为以后家园共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丰富沟通方式
首先,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特别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新规程》来武装自己,必须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在工作中以《纲要》引领,不断创新,这是与家长建立良好沟通的关键。
其次,由于家长有着丰富的幼儿经验,对幼儿的了解也比教师多,所以在沟通过程中,教师不能太高估自己,以教育家自居,对家长教育幼儿的方式进行评价或者指责;在沟通过程中更不能出现“必须”“应该”等词语。而是以一个平等的交流者跟家长沟通,多聆听家长的建议,多肯定家长的育儿理念。
第三,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针对不同的家庭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素质较高的家长,他们在平时生活中获得的幼儿教育理念可能比教师还多,所以在沟通中,教师可以直接的提出幼儿的表现,包括优点和缺点,并以商量的口吻征询家长的教育建议。对于比较宠爱幼儿的家长,教师应先肯定幼儿的长处,并给予赞美和表扬,再婉转的提出教育建议。对于不太负责任的,将孩子送到幼儿后就把责任推给幼儿园的家长,应多报喜,少报忧,满足家长的荣誉感,提升其期望值,从而吸引家长多参与到教育中来。
总之,做好家园工作并不难,我们在沟通中多注意观察,多换位思考,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将心比心,相信家长与教师之间能够做到真诚的沟通,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