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中,幼儿盥洗是幼儿园每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小班幼儿的盥洗更是重中之重。从小培养幼儿正确地进行盥洗,是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极为重要的。作为教师,应该着重注意幼儿盥洗活动的组织,以正确的方法让幼儿进行有序的盥洗。本文主要就幼儿盥洗的四个细节活动的组织现状分析和研究,及其策略分析。
幼儿园盥洗环节主要包括洗手、漱口、洗脸、梳头四个环节。洗手是幼儿进行地最频繁,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如幼儿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活动前后等都需要进行洗手;漱口在幼儿每餐吃完后进行;洗脸和梳头一般在幼儿每天午睡起床后进行。每一项盥洗活动对幼儿的常规要求也是不同的。正确的盥洗,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幼儿的茁壮健康成长。
一、 洗手
饭前饭后,便前便后,活动前后进行洗手,第一是为了干净,第二,手是细菌疾病传播的源头,所以预防幼儿生病的最好方法是做好手部清洗。幼儿时期也是人成长的最初阶段,特别是小班幼儿,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对洗手的行为也不理解的,更是不会洗手,不知道如何自主地进行正确的洗手,因为平时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组织的被动洗手,没有主动洗手过。即使知道怎么洗手,也是做的不完美的,经常会出现许多的麻烦。加之许多小班幼儿不喜欢洗手,觉得洗手很麻烦,直接上手吃或和某些东西更是方便。还有些小班幼儿即使进行洗手了,他们也总是喜欢一边洗手,一边进行各种其他的事。比如与其他幼儿进行聊天、玩耍等。幼儿年龄还太小,不知道衣袖已经弄湿了,还是在不停地进行洗手,作为“幼儿三宝”中的“一宝”——“水”,爱玩水的天性导致了他们的盥洗时间会很久,经常会弄得袖子衣服都是水,这样湿了的袖子会让幼儿不舒服,严重的更会导致幼儿因长时间受凉而导致的感冒发烧等疾病,幼儿自身的抵抗能力也会有很大的受挫影响,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是极其不利的。一位幼儿在玩水,同时也会带着其他幼儿玩水,他们霸占着水龙头,让其他想进行洗手的幼儿排队等待。浪费时间不说,加上幼儿的衣袖是卷起来的,胳膊长时间露在外面也会受凉生病。还有的幼儿双手涂抹香皂洗手液,他们会感到好奇,一会玩玩手,吹泡泡,一会还给别的幼儿闻闻自己的手,问问他们香不香。这就导致了盥洗时间的加倍,教师需要用加倍的时间引导幼儿进行洗手环节,还严重浪费了水资源。有时地上也会喷出许多水,小班幼儿还太小,很容易导致幼儿滑倒,这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是极不利的。还有的幼儿不喜欢洗手,在洗手环节也就随便对待,小手指碰到水就算洗好了,这样的洗手方法也是极为错误的。
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幼儿这一行为习惯,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幼儿喜爱洗手,并以正确方式进行洗手,比如儿歌是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的,它能让幼儿在一边背儿歌的情况下,一边让幼儿感到快乐与喜悦地洗手。所以幼儿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并教给幼儿一些洗手方面的儿歌,让他们先能背,并能大胆的表达出来,而且会很自信很开心的表露出来。比如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在洗手的时候,教师时刻引导幼儿这么说,这么做,渐渐地以至于许多不爱洗手的幼儿也慢慢爱上洗手,并自信地唱出洗手儿歌,并能和其他幼儿比拼,看谁唱的声音大,声音好听。看谁洗手洗的干净,洗的快。记得有一个半日活动公开日,许多幼儿在没有老师的提醒下,主动要求吃水果前要先洗手,还要唱洗手儿歌。便前便后也要进行洗手,活动前后更是要洗手。他们在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面前,展现了他们是懂事,讲卫生的幼儿,更向家长们见证自己的成长。
二、漱口
培养幼儿良好的漱口习惯,并能正确的漱口,是预防幼儿牙病的重要环节。有些幼儿园都忽略了这一环节,觉得幼儿漱口很麻烦,幼儿所用的杯子也要分类,很不切实际,安排起来很麻烦。所以一些幼儿园直接省略了幼儿漱口这一环节。然而,这是对幼儿身心健康不利的,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表现,所以幼儿园进行幼儿漱口是非常有必要的。漱口可以除去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减少嘴巴里的细菌的数量。一般情况下,幼儿在吃完水果,或者饭之后,如果在吃完后漱口,就可以减少幼儿牙病的产生和蔓延。漱口时要求儿童将水放在嘴巴里,,再闭上嘴巴,鼓动两颊,使水在口腔内充分接触牙齿、嘴巴内部,并用水反复冲击口腔各个部位,将牙颈部、牙间隙、唇颊沟处的食物残渣和牙垢清除。漱口水要适中,以鼓动两颊和唇部时水可以在几腔中流动冲击为度,还可以在漱口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效果更好。漱口可暂时减少口腔中细菌,但是不能清除细菌,更好的方法就是刷牙,可以更好清洁口腔。
三、洗脸
洗脸是幼儿每天早上起床午睡起床必须要做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养成洗脸的好习惯,知道脸脏了要洗脸,以及洗脸的步骤,了解怎么样洗才洗得更干净,尤其是一些难洗的部位。小班幼儿时期,幼儿更要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洗脸时不湿衣袖、衣襟,不玩水,以及洗脸时不拥挤。幼儿园教师应充分了解幼儿这一心里因素,从而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教会幼儿洗脸。第一步,在儿童自己专用的小脸盆盛好温水,不能用凉水和烫水,放入小毛巾。第二步,先用温水把脸浸湿。第三步,把毛巾拧干,进行擦脸,先洗眼洗耳,用湿毛巾擦洗宝宝的耳朵外部及耳后,然后用干毛巾揩干。清洁时注意不要让水滴入外耳道。更不要去掏耳垢,以防引起感染。第四,干净的湿毛巾擦洗宝宝的额部、两颊、口与鼻的周围、下颌,再擦洗颈部前后。当天气干燥时,也要适量的给幼儿涂香香,会让宝宝的皮肤不易干燥,保持柔滑,也不会让宝宝觉得皮肤干燥引起的不适感。
四、梳头
梳头也是幼儿起床后必须做的事情之一。这也可以让幼儿知道头发乱的时候要梳头,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力。小男生可以随便梳一梳头发,但是小女生,在有了自己的主见之后,对自己的外貌特征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幼儿一般不会有很长的头发,但是一般小女生都喜欢扎头发,觉得好看可爱,如果梳得不好看,小女生也会嫌弃,所以,梳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般幼儿园里的幼儿都太小,不能自己梳头,都是老师统一引导幼儿排队梳头,当然,常规也是避免不了的。有的幼儿出现拥挤的现象,总觉得第一个是很光荣的。还有的幼儿爱美,想要梳一个好看的发型等等,从而造成的拥挤与打闹。这时候,老师就充当规距的“制定者”与“指挥者”。这时候,要协调幼儿之间的矛盾,并解决问题。还要组织幼儿能安静地能够有序排队进行梳头活动。
幼儿自身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个阶段的引路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有着推卸不掉责任与义务。所以,幼儿园里,提倡家园共育,在幼儿园里,教师要给幼儿树立积极良好的作用,在家里,家长用也是重中之重。要给幼儿树立榜样,通过自身的讲卫生,正确盥洗,这其中,潜移默化地也影响着幼儿,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主的良好行为生活习惯。通过家园共育,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知识。在家园共育的策略下渐渐地帮助幼儿克服各种盥洗难题,一步步学会盥洗,最后到体验盥洗的快乐,体验到自主完成的快乐。从而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当然,幼儿园的宣传图片和教师开展的盥洗主题活动的宣传,展放各种盥洗的步骤图片,同时,教师可以搜集各种不进行正确盥洗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幼儿自主地要求盥洗,并带动其他幼儿主动进行盥洗。还要借助社会的网络大宣传,都是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盥洗的重要方法。
《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实行教育教学与保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教师要重视小班幼儿盥洗环节的教育意义,以及正确分析小班幼儿的盥洗本领,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盥洗常规能力。通过对于幼儿盥洗细节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指导进行分析和研究不难看出,作为幼儿园以及老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带领幼儿,帮助并协助幼儿克服各种盥洗的难处,让他们能够自主主动地进行盥洗。养成了良好的盥洗习惯,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展现幼儿讲卫生的美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