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对于孩子来说,再家庭教育中,主导者是家长或者监护人。家长或监护人在营造自己家庭的家庭教育氛围时,是否和谐,成功,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融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性格,脾气,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多方面。
在平时的情况处理中,经常会有一些夫妻发牢骚,有意无意地指责对方。比如:对方怎样的不配合自己的教育,如何与自己唱对台戏,如何当着孩子的面来否定自己的做法,甚至有的还怒目相视,吵得脸红脖子粗等等。
不知道这些发生家庭教育分歧的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生活在观念分歧夹缝里的孩子,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处于孩子这样的角色地位,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爸爸和妈妈争论和吵闹。不可否认,当这些分歧和矛盾呈现在孩子面前时,做为父母来说,他们竟然没有觉察到自己正在伤害着孩子,或者正在把孩子引向一个错误的成长方向。本篇论文真实写照了我的妹妹和妹夫相互都存在的问题,客观的说问题不会是只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关键词】一: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决定。 二:容许在小事上保持分歧。 三:在孩子面前不互相拆台。四:孩子质疑父母的不同教育方针时要以正面的态度答复。五:即使离了婚,教育方针也应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①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决定
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理智地争论一些小事情并没有害处,孩子通过观察你们努力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会有收获,但是你们必须保持冷静,注意用事实说话,而不要感情用事。邓宁说:“我们必须教导孩子的事中,就包括如何在有反对意见时解决问题。很多孩子都不知道如何妥协,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没向他们展示过。”
②容许在小事上保持分歧
你不可能控制所有情况,所以你必须接受事实:在你的配偶管事的时候,事情不会按照你的意愿发展。普鲁厄特说:“妈妈们给出的指示可能是‘不许在那座山上滑雪橇’、‘不许玩滑板’,爸爸们通常会觉得稍微冒点儿险也没事。父母双方只要在有关安全的大事上达成一致就可以了,例如必须系安全带、过街的时候要牵着父母的手等等。”
我妹妹与妹夫因为两个从小不同的生活环境导致很大的偏差,比如说,在一个三岁孩子还需要喝奶粉的问题上多次产生矛盾,男方一致认为,周围这么大的孩子,没有哪家是还继续喝奶粉的,都是喝外面卖的纯鲜奶。而女方因为孩子过敏性体质,牛奶会过敏而且配方羊奶粉会相对来说好一些。就这个问题无数次的在孩子面前争吵,导致孩子现在看到纯鲜奶就会说,我过敏,身上痒,不能喝。
③在孩子面前不互相拆台
父母双方应该表明自己绝对不会妥协的方面,例如安全措施和宵禁时间,但是其他方面的事情就要灵活一点,多商量商量。如果配偶的决定让你无法认同,应该私下里与他争论,不要在孩子面前损了对方的面子。家庭心理治疗师弗兰·沃费什(fran walfish)说:“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批判或指责对方,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在孩子眼中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爱护、互相团结的。” 邓宁说:“例如,爸爸让孩子早点睡觉,妈妈却不这么想,于是瞒着爸爸让孩子再出来看会儿电视,这就很不妥了。爸爸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最终还会伤害夫妻的感情。”孩子质疑父母的不同教育方针时要以正面的态度答复,如果孩子问为什么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不一样,应该告诉他们父母对事物的看法有差别是正常的,这能让你们的教育更加高效。
我经常看到妹妹与妹夫两个人,因为孩子想做某一件事情,在孩子面前(请允许我用,互怼这个词)互怼,真的毫不夸张。其实双方的初衷都是好的,但就是应该在孩子面前稍稍克制一点自己的脾气。
④孩子质疑父母的不同教育方针时要以正面的态度答复
如果孩子问为什么爸爸妈妈的教育方法不一样,应该告诉他往往父母对事物的看法有差别是正常的,这能让你的教育更加高效,也可以用孩子的语言说,就像男生和女生喜欢做的事,玩的玩具都是不同的,每个人喜欢吃的东西也会不一样,但不管是怎么样都是处于爸爸妈妈对你的爱。
⑤即使离了婚,教育方针也应保持一定的一致性
如果父母双方离了婚,最好在各自的家中保持一些相同的教育方针,例如都要求孩子做些家务、都要求孩子按时上床。但是这种状态并不是总能实现的。如果你与前任的关系不好,无法沟通,至少孩子在自己家的时候要好好教育他们,让他们了解你对他们的要求。沃费什说:“父母最好坦率地跟孩子说清楚,比如:‘在妈妈家的时候,睡觉时间比爸爸家早。’”
对于重组家庭,如何教育子女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一些重组家庭,特别是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要慎重处理亲子关系,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将会是一个家庭的矛盾焦点。
最需要补充的就是,不仅仅父母双方,两个家庭的文化差异也是导致教育分歧的关键之处。因为,妹妹一名舞者,妹夫初中毕业,在自己父亲开的厂里上班。两个人与两个家庭的文化差异都甚远。妹夫一家人,总觉得生意,挣钱比陪伴重要,没有好的经济基础哪来的一系列物质?而妹妹却认为,陪伴是对孩子来说最好的一种成长方式。隔代亲,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只会宠溺,顺从。男方家庭,是认为孩子生病都不要去医院,让孩子自己抗过来,去医院只会把钱扔医院。而女方家庭觉得生病就应该去医院,看着孩子不舒服大人心里也不是滋味,哪怕是买个安心。孩子去爷爷奶奶家串门,永远听到的都是争吵,爷爷奶奶争吵,姑姑姑父争吵,姑姑与爷爷奶奶争吵。而孩子在姥姥姥爷家长到三岁了,都没有听到过姥姥姥爷相互大声说话。女方是一个专业舞蹈院校毕业,可以为了孩子暂时的放弃,抽空教课,男方家,孩子生病住院小半个月都没有露过面,只打过2~3个电话,都是女方家人轮流过来照顾。两家人的点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老人们常说的门当户对,也许就是这样的,现在两个家庭产生的矛盾不是一点半点了。最后的结局,大概也就是离婚,只希望未来他们可以处理好我刚刚提到的第五点,即使离了婚,教育仿真上也尽可能的保持一致性。
参考文献:解决父母教育分歧的方法
://sz.ygjj.com/D118469.html
解决父母教育分歧的方法
s://wenku.baidu.com/view/58a715f1ba0d4a7302763a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