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幼儿入园前所做准备工作的调查研究
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由于家庭和幼儿园的教养环境、成人的教养态度、教养方式、成人和幼儿的关系、幼儿的角色地位等不同,幼儿入园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 在孩子的成长中,每一个细节都对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幼儿教育中没有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就是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这里所说的准备,不只是简单的幼儿自身的衣物、用具等方面的准备,更多的是父母和幼儿园及教师围绕幼儿入园所做的各方面的准备,包括物质、心理、能力等各方面的准备。
今年我所带的小班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孩子,孩子们离开家长进入幼儿园,很多家长和教师几多欢喜几多愁。喜的是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愁的是几乎所有刚入园的孩子都存在入园初期的不适应现象。对于孩子出现入园不适应,甚至哭闹的现象称为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成离别焦虑)。为了尽快使孩子度过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准备:
一、家长应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生活方面的准备
首先,带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家长可以在孩子快上幼儿园时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里玩耍,带孩子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施,使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使幼儿建立“幼儿园”的概念。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家长可以带孩子到活动室与小朋友们玩耍,从而激发幼儿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其次,简单生活技能的训练。幼儿进入幼儿园以后,一个班有二十几个幼儿,教师在生活上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这就需要幼儿在入园前就学会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但不能强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让她们学会自己起床、睡觉、学会穿脱鞋,还应有意识的培养幼儿有条理做事的习惯。家长可以给幼儿买一个小书包,让幼儿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放进去。比如教会幼儿学会照顾自己,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帮助幼儿学会上厕所、自己穿脱裤子、自己擦屁股和识别自己的东西、知道自己与家长的姓名等等。“大人替小孩子做事,那是很容易的,哪个家长都可以做到这一点;难得的是不替孩子做事”。父母千万不要包办代替,要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注意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
第三,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幼儿在入园后就要遵循幼儿园的规章制度,家长应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为幼儿制定一个科学的作息时间表,要求幼儿按时进餐、睡眠、盥洗、游戏和自由活动。家长要做到坚持执行,使孩子从小就养成一个遵循时间的好习惯,以避免入园后的作息不适应。
2、心理方面的准备
首先,家长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家长应安排好幼儿入园的时间和自己的业余生活。有的家长总是送孩子入园后不离开,有在门口偷看的,或者是在户外活动的时侯站在栅栏外看着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注意力,也干扰老师的正常教学活动。家长可以在孩子入园前的一两个月里多花点时间陪陪孩子,给幼儿心理上的安全感。
其次,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的热爱以及向往。幼儿入园前,对于每个幼儿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幼儿对幼儿园有任何恐惧或不安的情绪都会使幼儿不愿去幼儿园。家长应给幼儿多讲解幼儿园的生活趣事,比如有老师经常带小朋友一起玩、唱歌、跳舞、做操、游戏,还讲好多好听的故事等等,使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向往。带幼儿到准备上的幼儿园参观,熟悉园里的环境,看看小朋友玩游戏的场所,使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好感。与以入园的幼儿交好朋友,消除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
最后,家长应该充分信任教师。教师是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及教育的重要者,教师的态度及行为时刻影响着幼儿。作为家长要充分信任教师的能力,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这样教师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物品方面的准备
首先, 家长可以带幼儿去买幼儿喜欢的小书包,让幼儿背上小书包体会上学的快乐。
其次,家长要为幼儿准备在园的日常用品,比如为幼儿多准备一套衣服,尤其是多准备一条裤子,因为刚入园的孩子很容易发生尿裤子的情况,有时会一天发生好几次。家长还要为幼儿的所有物品做上标记,比如在衣裤上绣上名字或特定的图案,弄好后要让幼儿去认识并记住这个图案是自己的东西,使幼儿很快找到自己的衣物。家长切忌不可给幼儿带零食,这样可防止幼儿的挑食或厌食。
二、幼儿园做好幼儿入园前的准备工作
1、环境准备
布置幼儿喜欢和熟悉的环境,投放足够多的玩具和游戏材料,让幼儿在玩耍中放松心情,以便减少幼儿入园后的焦虑。
2、召开家长会
首先介绍本园情况。幼儿园要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幼儿园的目标、方针以及教育理念、以及师资队伍等等。
其次,消除家长焦虑,争取家长的配合。教师必须是充满爱心、诚心、责任心的,要主动增进相互信任,以关注儿童和促进儿童发展为核心,努力发挥专业优势,实施优质教育和做好家长工作,以赢得家长的充分信任、支持和真诚合作。
第三。向家长提出要求。过程要广泛征求和积极采纳家长的建议,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工作。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支持园所的环境创设。
3、教师深入了解熟悉班里每一位孩子的情况
通过和孩子的接触,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对孩子的爱抚和关心会增强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感,从而使孩子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产生安全感,从而避免幼儿处于过度紧张的状态。
三、幼儿要做的准备----交往上的准备
进入幼儿园就意味着幼儿开始了集体生活,在集体当中必须与别人交往,所以幼儿要事先做好交往方面的准备。首先要做好语言上的准备,要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其次是规则上的准备,让幼儿学会分享,分享是与人交往的必备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作:
1、亲戚邻居参与照顾幼儿,避免他过分依赖父母。为了避免或减少分离焦虑的影响,家长应有意淡化幼儿对父母的依恋。
2、日常生活中经常与邻居接触,让幼儿与邻居、小朋友一块玩耍,学会与熟悉的人交往。
3、与同龄伙伴交朋友,体会到交朋友的乐趣。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给幼儿创造与同龄伙伴交朋友的机会。比如去公园、游乐场等经常聚集很多人的地方。鼓励幼儿多和陌生人交朋友,当然和陌生人的交往要在家长陪同下进行
四、家园合作
1、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含社区)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题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方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2、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幼儿园与家庭能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共育关系,就能充分挖掘、合理利用、优化整合家庭的优势资源,实现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4、幼儿园应是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帮助家长们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实现家园共育,一起为了孩子努力。
总之,幼儿入园前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家长、幼儿园和教师要相互沟通,为了孩子,一切从孩子出发,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