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园幼儿如果能顺利适应人生面临的第一次环境巨变就相当于他们成功地迈出了社会适应性的第一步。幼儿各方面发展水平有限,使得婴幼儿在适应环境变化的时候需要得到身边父母祖辈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幼儿教师和家长就必须担负起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入园适应期的责任。父母和教师必须了解幼儿在新入园时会出现的心理特点和管理策略,有利于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阶段。
为了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阶段,首先了解在这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要了解幼儿目前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正确对待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才能充分尊重和理解幼儿,并能够让家长和教师与幼儿一起成长。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幼儿在上幼儿园之前父母祖辈家长都会尽可能的帮助孩子包办一切。可幼儿到了该入园面对新环境的时候,家长不知如何下手,会担心幼儿在幼儿园里又哭又闹、焦虑不安、食不下咽等状况。由于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出现心理上的障碍如情绪难以把控、胡思乱想,身体上的疲惫,食欲不振等现象,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因此,幼儿家长应该放手去做,放宽心,让幼儿自主积极的去体验新的环境新的集体生活活动。家长要做的就是在幼儿的身后做坚强的后盾守护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管理好幼儿在新入园时出现的问题呢?一切都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幼儿教师要秉着一颗爱心去爱每一位幼儿,用爱去温暖呵护着我们祖国的花朵们。
幼儿园开展管理策略
首先,幼儿园要正确的处理与幼儿的关系,做到以幼儿为主,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幼儿教师的人生价值。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采用科学、切实的方法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指导。
1、渐进式入园
幼儿园要开展渐进式入园法,制定幼儿逐步、循序渐进的入园。这样幼儿更加容易接受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幼儿来园的第一天可让家长陪同幼儿在园半小时或一个小时;第二天可让家长陪同三小时到四小时;第三天可让家长陪同半天吃了午饭在回家去;第四天、第五天幼儿在园时间逐渐拉长,幼儿慢慢愿意上幼儿园。家长也在三天后放手让幼儿自己独自去上幼儿园,渐渐地幼儿习惯了幼儿园的老师和同伴,也就喜欢上幼儿园。渐进式入园法是通过时间慢慢影响着幼儿的习惯,也为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做准备。
2、开展新的游戏活动转移幼儿的注意
幼儿园要创新多样化的具有教育性的游戏活动,以便来转移幼儿入园时的注意力。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应准备有趣、特别的玩教具,足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分解幼儿离开父母的痛苦。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中要主动参与,教师引导,让幼儿感受游戏中的快乐、愉悦。幼儿的注意被分散了,幼儿的情绪转移到了使他心理上开心的事情上。因此,幼儿园应大力开展游戏活动,如主题游戏活动、交叉式游戏活动、户外大型玩具等。
家庭中的管理策略
家庭中家长要配合幼儿园工作,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家长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幼儿。在幼儿入园前,家长可以有意识的多带幼儿来幼儿园参观,熟悉幼儿园周围环境。家长应多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相互沟通,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生活习惯,从而进行正确指导。同时也减少幼儿对教师产生的陌生感,便于以后的因人施教。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在家父母应教育幼儿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在家要学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早上起来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洗脸,妈妈做好早餐自己动手吃早餐。幼儿也要弄自己主动按时午睡,醒来后能自己组织活动。幼儿能独自睡觉,不要妈妈的陪伴,妈妈讲完睡前故事后幼儿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美美的睡上一觉。平时里幼儿能是妈妈的小帮手,帮助妈妈扫扫地,爸爸下班了给爸爸拿拖鞋,能自己主动洗自己的小臭袜子。父母要提前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家长要提前给幼儿打预防针,让幼儿了解幼儿园的环境,了解幼儿园的特点,了解幼儿园是个什么地方。在幼儿可以学到好多知识,能交到好多好玩的朋友。父母可以带着幼儿提前来参观一下幼儿园,让幼儿能直观的亲身感受幼儿园里的东西,激起幼儿对幼儿园的兴趣,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家长要把幼儿的性格、爱好、习惯以及幼儿对那些东西过敏、哪些东西不可以吃等信息给教师让老师尽快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
2、保持家庭教育一致
父母双方、祖辈家长们要保持统一的科学育儿理念,站在统一的战线上,教育幼儿要有共识、要有主见,在教育幼儿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们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心理能力,培养幼儿的责任心、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与人的交往能力,要幼儿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等。
爸爸妈妈在家中扮演的角色是“严父慈母”的形象。爸爸在对待孩子上要以幼儿的放在第一位,多鼓励支持幼儿,如果孩子做错事了要指出来,要有适当的惩罚。我们要正确的教育幼儿,以讲道理的方式让孩子懂得这件事的原因。
父母还可以培养幼儿正常的作息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父母要和幼儿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做家务,让幼儿享受和父母共事的乐趣。父母要锻炼孩子的感受力,认知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也要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有一个强壮的体魄,利于孩子身体健康。
3、扩展同伴交往范围
父母在教育方面要给以正确的方式,在交往方面也要引导幼儿多与其他幼儿交流,交往,增进幼儿之间的联系。幼儿在父母的带领下多去少年宫,智慧小舞台,文艺“小部落”等同龄幼儿多的地方。幼儿会喜欢到这样有趣的地方学习交友,既可以增长幼儿的见识,又可以结交到许多小伙伴。幼儿上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面孔就不会害怕了,幼儿会勇敢的和其他幼儿交流交往,还会和幼儿园的幼儿成为很好的伙伴朋友,这样有利于幼儿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家园共育的管理策略
《纲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制定科学合理的家园共育管理制度
幼儿园和家庭要做到家园共育,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良好的合作方案,促进家园合作的联系。要做到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园都得付出努力。家庭与幼儿园共同配合教育幼儿,要调动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积极开展家园共育教育活动
我们到积极开展家园共育的教育活动,组织幼儿、家长、幼儿园共同参与到其中来。家园互动,组织家长和幼儿共同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开展以幼儿为主的主题活动、亲子活动,开主体班会,每月开展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教师要做好家访工作,家长问卷调查工作。教师要利用家庭联系册,通过家庭联系册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基本情况。
3、提高家园共育的实际效果
我们双方幼儿园和家长要努力提高家园共育的实际效果,共同实现双方的价值。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发展为主,为幼儿健康成长为主,家园要围绕着幼儿的发展时常联系沟通,做到家园合作共赢。家园沟通要做到平等对待,尊重对方,家长和教师都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相互配合,让教育计划具有可行性,幼儿课程具有合理性、适宜性、教育内容具有实效性等。教师与家长都是教育的“合作者”、“参与者”、“实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