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72
论传统教育的现代教育价值
抚养后代,可以说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天性;而教育后代,则出自人类对教育价值的认知过程。我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一些思想家、教育家提出了许多关于胎教和儿童家庭教育的宝贵的幼儿教育思想,其中的某些思想对现在的幼儿教育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我国古代幼儿教育的示例
我国重视幼儿识字、读书的教育传统最迟出现在汉代。东汉思想家王充说他父亲在他六岁时就教他识字、写字,“八岁出于书馆”。就是说他八岁时就在书馆中接受完了基本的识字、写字训练,从书馆中出来了或毕业出馆了。又如,和熹邓皇后六岁时能通晓较早的字书《史籀篇》,章德窦皇后在六岁时也能识字写字。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在《急就》《三仓》等字书的也有遣幼童入学学习的记载。在这里我们需要特别说明一下:古代所讲的岁数都是虚数,六岁指的是出生的第六年,实际上有四五周岁,八岁则只有六七周岁。这就是说,秦汉时期的幼儿有的在四五周岁就开始学习识字、写字,六七周岁就读完了基本的字书。在他们所学习的字书中,流传下来的《急就篇》有三十四章,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据说末一百二十八字为后人所加。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姓氏、衣著、农艺、饮食、器用、音乐、生理、飞禽、走兽、医药、人事等。也就是说,当时有的儿童在六七周岁时,已经能够认识、书写二千左右汉字、同时受到了各种基本知识的启蒙教育。
唐代也有儿童因较早接受文化教育的例子。例如唐代太宗妃徐氏,“名惠,生五月而能言,四岁诵《论语》、《毛诗》,八岁好属文。”骆宾王七虚岁时写出《咏鹅》;著名诗人李贺七虚岁时作诗“援笔辄就”。
二、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及对当代的影响
我国古代幼儿家庭教育的原则大致分为五大类:早教的原则、环境习染的原则、量资循序原则、鼓舞原则、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这五类原则大体涵盖了我国古代教育的内容,我们就从这五个原则探寻古代家庭教育对当代早教的影响。
1.早教的原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就提出我国古代早期教育的一些原则,例如:抓紧时机,及早施教等。他认为婴幼儿时期是认识的奠基时期,必须及早施教,方能健康成长,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婴幼儿 “学期未充”、“精神未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二是幼儿的精神专一,会有很好的教习效果。
“早教、勿失机”,也有深刻的科学道理。这个“机”,大致相当于“关键期”的意思。先天的遗传固然重要的,但是关键还是在于后天的开发。而人潜在能力开发,在时间上有严格的选择的。按照颜之推的说法,某一种能力只能在某一固定时期开发,抓住了这个机会,可以使幼儿的天赋得到最佳发展,并使他终身获益。错过了这个机会,发展就困难的多。所以“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2.环境习染的原则
环境习染基本原理是人在少年时,这一时期少年处在是与非的交叉路口,并不能很好的分辨清楚,因此家庭和周围环境对幼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利用环境对儿童进行积极引导。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也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印证了这个道理,后人常赞她懂得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人所谓环境分两种:一是事物的环境,二是人的环境。父母应把婴幼儿置于好人好事的环境之中,避开邪恶的人和庸劣之事的影响,使其受到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西周有人曾提倡小孩“与正人居”而不与恶人居,使小孩接受好思想、好行为,而避免坏思想、坏行为的影响。
3.量资循序原则
崔学古是清初著名的蒙学教育专家,他在《幼训》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量资循序”,意思就是说应当根据弟子的资禀高低和学问生熟,循序渐进,“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毫不放空,亦不逼迫,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蒙养教育不能“欲速以求成”,“性急于一时”,“而在操功于悠久”。
这里有两种含义,一是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天资禀赋,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教学计划;而是学生在没有外来强制的情况下,在“优而游之”的和谐愉快的状态下活动学习,导致“自然慧性日开”的结果。
4.鼓舞的原则
所谓鼓舞,是指教育年幼的儿童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但是表扬和鼓励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合理利用这一手段,达到激发儿童志气,促进其进步的目的。表扬鼓励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对象而有所不同。对于比较迟钝的儿童,应当“举其长以扬之”,他就会不敢自退。对于比较懒散的儿童,“加以礼貌”,则不鄙。对于比较聪明而洋洋自得的儿童,“摘其短以抑之,则不骄”。
5.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
经过查证大量的史料,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古代教育家们也通过我们现今使用的趣味性来调动学子们的积极性,叫做“乐学”。
孔子就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王阳明认为,一般来说儿童的性情,喜欢玩耍而不喜欢拘束,这好比草木开始发芽时那样,自由自在地就会长得茁壮,使他折断弯曲就长得萎靡不正。
另外,北宋时期学者扬亿在所著《家训》一书中明确指出:“童稚之学,不止记诵”,而是要“养其良知良能”。
三、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的幼教思想及对现代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对幼儿教育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作为教学内容,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正统思想,通过对儒家思想中关于幼儿教育的内容,从中找出现代可以借鉴的历史意义。
1.孔子的幼教思想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核心却是人本思想,他强调人之初性本善,其教育思想可以归纳出以下四点。
(1)重视人的生命。
(2)依据“性相近,习相远”而提出的“有教无类”。
(3)“乐学”与启发式教学。这对当今改革幼儿教育,尊重人的认知规律,培养幼儿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无疑起到积极作用。
(4)重视个人的现实存在和自我实现的价值。因此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鼓励幼儿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要依靠自己的努力与意志力去战胜困难,实现自我。而不是凡事都依靠外界的力量。
2.陆桴亭的幼教思想
陆桴亭,是明朝末期的江苏太仓人,他的蒙养教育思想比较独到。首先他提倡早教,原因是由于时代的不同,人心风俗大异于古,儿童能力的发育不同,启蒙教育也应当及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