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7036
[引言]
幼儿从小开始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爱,自己是个被动的爱的接受者。这些爱的累积,渐渐地使幼儿感受了爱,从而懂得了什么是爱,以及爱的意义。于是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该怎样对待人,对待社会,对待人生,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回报爱的需求,最后将这种爱的态度,爱的需求付之于行动,建立人与人之间爱的关系。在付出爱的同时,所获得的爱的满足感与快乐感还进一步加深了爱的需要和实施爱的决心。如此反复循环,螺旋上升,一个儿童或一个成人从一个消极的爱的接受者最后成了一个具有爱的胸怀和爱的能力的给予者。但是要记住这爱的发展中的每一环都离不开教育者的正确引导和点拨。那么,怎样给幼儿以爱?怎样让幼儿接受并产生爱的体验,懂得爱?怎样将这种体验与理解变成幼儿的态度和需要,以及如何实现爱的给予?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教育为幼儿创设的给予爱和实践爱的环境。 在报纸杂志上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报道,有的子女婚后对父母不孝敬,甚至虐待,严重的逼人致死,可是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父母对他们关怀备至,倾注全部的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会现象呢?主要是他们在幼年时期未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父母对子女爱的情感只是单向地输入,而不双向交流,父母把爱倾注给幼年子女的同时,没有培养孩子也去爱父母、爱别人。不孝之子认为别人爱他是天经地义,而他却不用去关心和爱自己的父母、家人和同伴,不会体谅别人的痛苦和不幸,他只学会了接受爱,而没学会付出爱。
[关键词]同情心,爱心,教育
一、初步认识什么是“爱”
爱心,在孩子的成长中是必不可少的。爱是一种态度,一种需要,而且还是一种行动,说它是高尚的行动,那是因为爱的行动是无私的、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奉献。一般人把爱狭隘地理解为是接受爱的施予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感。其实不然,爱的本质特点不在于接受,而是付出,是给予爱的行动。而爱的情感体验是在接受者与给予者的爱的行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肯定的体验,如激动、喜悦、感激、崇拜、幸福等等,如果离开了对人生的态度、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爱的行动,怎样理解上述的体验究竟是爱,还是别的什么?而且,事实上,只有当将爱付诸于行动时才能真正体会爱的快乐,爱的幸福。一个总是等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来给予爱,而自己从不愿付出爱的人是很难感受到别人爱的,哪怕是他已经得到了爱,这就是爱的双向性。你想享受爱的幸福吗?请你先要学会付出爱。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是素质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要让孩子从小就用童心通向童心,用爱心培育爱心,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培养幼儿的爱心是幼儿期品德教育目标中必不可少的。我们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来看,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素质水平,道德品质的优劣都遵循着同一条规律,即前同一段的发展将成为后一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生理学,幼儿心理等方面的研究表明,在幼儿园就读的3-6岁的幼儿,正处在智商、情商成长发育的快速阶段,所以我们从小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有利于孩子以后乃至一生的发展。我们的宗旨是通过研究培养幼儿的爱心意识,让他们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二、家庭教育为先,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就积极地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开展感恩教育。
1、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首先让他们学会感恩。因此,我们指导家长首先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打招呼。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要尊重家人,知道长幼之分,礼貌的打招呼。
2、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要记在心里,发自内心的说谢谢。因此,我们指导家长在家里或其他地方,当孩子接受到礼物或帮助时及时提醒孩子说谢谢,使“感谢”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3、我们指导家长使家长和孩子之间形成一种互助的关系。在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不要再给孩子包办代替。你帮我穿衣服,我帮你拿拖鞋,你帮我盛饭,我帮你拿筷子,这样让孩子在一种“互相关爱”的环境中长大。
三、培养幼儿爱心意识可采取的若干措施
影响幼儿爱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关于幼儿爱心意识的培养也是多角度、多方位的。作为教师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从孩子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各种教育契机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爱心行为教育,把爱心行为教育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学会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自己如何付出爱。
(一)成人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孩子单纯、幼稚,喜欢摸仿,作为教师和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对人对事热忱友好,为幼儿树立楷模。爱心是在人与人的接触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可以从成人爱心的谈话和行为中,感受并学习成人心灵深处的这种优良品质。记得有一次班上的严妍小朋友带来一只受伤的小鸟,我看到后同情地抚摸着它的羽毛,这时小朋友也被我的真情打动了,纷纷学着我的样关心起小鸟来,还问小鸟疼不疼,有的还要带回家去养。通过这件事,我进一步体会到投入真情的重要性。只有成人自身具有丰富的爱心并能自然而真切的表现出来,才能自然地带动幼儿产生爱心,使幼儿能主动地关心、帮助那些需要关心、帮助的人。可以这样说:大人的真情投入在幼儿爱心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的以身作则,就能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心的教育。
(二)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爱心意识
对幼儿的爱心教育目前大多数采用随机教育,没有一定的主题目标。但有的幼儿园开展“爱”的主题教育,只局限于一时一事,时间过后,“爱”的主题教育也随之结束。事实上,幼儿园中的爱心教育没有系统教学目标,不能象健康领域、语言领域、社会领域等有总目标,阶段目标、年龄目标,还有具体的课时目标。因此,要使爱心教育象其他教育目标一样正规化、系统化,教师在进行爱心教育时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使幼儿更有兴趣更好的掌握。
1.通过教育活动渗透爱心意识
幼儿难以理解、掌握的抽象概念,我们可以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加以渗透。如在开展社会领域的活动中,通过故事《玲玲的草帽》中因玲玲不小心,草帽被风吹跑了,很多小朋友帮玲玲捡草帽,反映出他们乐于助人的好品格,进而向幼儿传递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同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