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953
论怎样才能使幼儿有一个好的身体协调性
在幼儿的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合理安排和调节幼儿的作息时间和做好学前的启蒙引导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幼儿身体锻炼的工作。协调性素质是提高各种运动器官完成整体或局部活动的能力,在幼儿时期就要早期进行协调训练。协调性素质的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互相协调配合的精确程度,因此,发展该项素质需要对眼睛、手、脚等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协同动作能力进行锻炼。能够做到对大脑的深层开发,活跃幼儿的思维。协调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他们主动去认知周围的一切。强烈的求知欲和新鲜感,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去参与,满足表现欲,能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去学习和接受新的事物。
一、协调性有何重要性
协调性不仅仅指肢体,在语言和思维的协调性中,也要指导幼儿学会有条理地思维、正确地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虽然还处在启蒙阶段,但依然是相当重要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思维离不开语言的支持。指导幼儿用语言有顺序、有条理地阐述事情、表达自己的思维程序,是活跃幼儿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注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准确且易接受的语言来回答问题。肢体动作的是人思维意识的反映。每个孩子在思维的结构上都会存在着强项和弱项,结构上的差异是他们将来认知天平失衡的原因。所以,提高思维水平和全面发展思维能力对每一个孩子都很重要。思维的协调性,在人成长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中国有句古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孩子现成的知识和技能,不如让孩子学会自己获取这些的能力。适当的思维训练, 借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些材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学习,例如:如何进行分析、分类,如何进行比较、判断,如何解决问题等。掌握了正确合理的思维方法,就如插上了一双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能力。幼儿的思维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在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萌芽,具备了进行思维训练的基础。幼儿思维训练就
是要根据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借助一些有组织的、系统的材料,对幼儿的思维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等,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幼儿素质,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
二 、如何培养幼儿的协调性
(一)欢愉、宽松的氛围,利于幼儿协调性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会因为对某一技能或技巧无所适从,而感到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出现动作不协调现象。体育活动中要促进幼儿的协调能力,就更离不开欢愉、宽松的心理氛围。因此,多创设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不但能让孩子放松心情,愿意与教师亲近,与活动亲近,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而且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了动作,利于孩子协调性能力的发展。
(二)轻松、自由的机会,促进幼儿协调性的发展
幼儿的各种基本动作都是在不断的练习、游戏中学习、完善的。协调能力作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不断的练习中发展和提高的。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要完成一定的动作,必须克服自己胆怯、坚持性差等弱点,才能较好地参与活动,获取技能。而轻松自由的活动机会,则可帮助幼儿消除紧张感,使他们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利于动作的协调性发展。其中,游戏仍然是最重要、也是幼儿最喜欢活动方式。它既可以增加幼儿对体育活动趣味性的体验,又可增强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中玩耍,发展基本动作,进一步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因而,要更多的创设轻松自由的活动机会,让幼儿在自主的活动氛围中发展协调性能力。充分利用晨间锻炼的机会,让幼儿自选游戏:拍球、投沙袋、抓尾巴等游戏;充分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让他们自由玩炒蚕豆、格子房、网小鱼等民间游戏;充分利用户外大型玩具,让他们自由钻、爬、荡秋千、滑滑梯等等,用以促进神经系统对调节动作能力的提高。同时,把握每一个契机,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自由空间里,自由地组合、自由地游戏,使他们在自发的活动中,既掌握动作、锻炼体质,又促进个性的健全与协调性的发展提高。
(三)及时、恰当的肯定,推进幼儿协调性的发展
作为教师要懂得并且善于用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体育活动中,当孩子出现不协调状况,我们不能让孩子感到“我不行”“我一做大家都会笑话我、讨厌我”,产生自卑、封闭心理,排斥自我,给其自身协调能力的发展带来更大的阻力;而应该信任他、鼓励他。只有珍视孩子存在的不足,才会找到更适合的方式方法引导帮助他,才能让孩子成功。特别是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要给予及时的肯定与表扬,对他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信心倍增,坚信自己的能力,更加主动积极地投入活动中,勇敢顽强地克服自身弱点,在教师巧妙的“扶一扶”中,产生积极的活动效应,推进协调能力的发展。当然,这些及时的肯定、表扬要适度,要依据现实情况选择表扬、肯定的方法。它或是个赞许的微笑,或是个夸奖的动作,或是鼓励的语言。假如一个协调能力相对较差的幼儿,正在僵硬地走过“独木间隙桥”,你用语言去肯定或是鼓励他,在他毫无防备的时候,也许会使他更紧张,并加速出现更糟糕的情况。因此,这时我们就应该选用微笑或是肯定的目光或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来肯定他、鼓励他,以取得最佳效果。如果是集中简评,那么还可以利用集体力量,再多一些赞许、鼓励的话语进行表扬,幼儿的活动积极性会更高,而且会在饱满的情绪中,提高协调能力。总之,肯定与表扬一定要选择恰当,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