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043
论怎样培养儿童的良好道德品质
学会学习很重要,但学会做人、做事更重要,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是我们当前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抓住孩子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1935年,奥地利著名的生态学家、诺贝尔获得者罗伦兹经过发现发现一个有 趣的现象,像小鸭、小鹅这类动物,总是喜欢在破壳的前两天追逐它第一次见到的活动的物体。比如:第一次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第一次见到的是人,就追人,以为人就是自己的妈妈。并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如果在这一两天内,将他与母鹅或人分开,那么 过后,母鹅或人与小鹅再怎么接触,它也不会追逐母鹅或人了,这是由大脑的结构决定的。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做“印刻现象”,把小鹅的这个时期叫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我国“猪孩”王显凤从小被继父遗弃在猪圈中吃猪奶长大。他学会了在猪槽中抢食、啃草根树皮、扒土、蹭痒。一直到8岁才被人发现,救出来后,发现他不会说话、穿衣、吃饭,跟猪的习性一样,专业人员运用各种方法对她教育、训练了3年,他仍然只有68的低智商。
“狼孩”、“猪孩”都是从8岁被发现、解救,再由专业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施以专业的救治、矫正。但是,再好的教育条件,也没能使他们恢复“人性”,他们落下了“弱智”的终身残疾,原因就是 错过了学习的 “关键期”。
与此相反还有一个例子:二战时期,一名叫横井庄一的日本士兵,在东南亚大森林里迷路了。他只好独自一人,像野人一样生活了28年,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可是获救后,他仅用了82天,就完全恢复了原来的能力,原因就在于,在他的成年之前,他没有错过受教育的那些“关键期”。那么下面我们了解 一下那些时期是 孩子的“关键期”,而我们作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还有社会又应该怎样和孩子一起来度过这些关键期呢 ?
1、感官关键期(0~6):孩子从出生起,会借着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感官来熟悉环境,了解事物。因此要充分让孩子聆听、触摸、观察、尝嗅、以刺激孩子的感官,引导孩子增长智慧。
2、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4岁以前):这个时期儿童的形象视觉发展最迅速。这时候的孩子,一般喜欢“上公园”、“出去玩”,这是 因为那里有丰富的室外自然风光、鲜明的画面。这时,除了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接触丰富多彩的世界之外,在室内的时候,还要多给他看图画书、动画片,开阔孩子的视野。
3、音乐才能发展的关键期(3~5岁):如果要培养孩子的音乐智能,一定不要错过3~5岁的音乐智能关键期,可以让孩子多听听古今中外名曲,多参加音乐活动。
4、语言关键期(3~6岁):这个时期是孩子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父母要经常跟孩子说话、讲故事、提问,鼓励孩子多说话,促进孩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3~12岁)是学习外国语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段时期,再开始学外语,就要付出很多倍的努力;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学好。
6、秩序关键期(2~6岁):2到6岁是教孩子知晓、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父母应逐渐引导孩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多与别的孩子交朋友。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训练他们养成自律的能力,以便以后适应社会规范。
7、想象力关键期(2~8岁)这个时期,家长要让幼儿多听孩子喜欢的童话和科学幻想故事,多看图画,多看动画片,识字后多读书。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后,可以让孩子看画编故事,或续故事,或与家长轮流讲故事,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一般而言,没有运用好这些关键期,通常意味着缺失了关键期内德有效刺激,往往会导致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低下,且难以通过教育与训练得到改进。作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及教育工作者,在教养孩子时,就应该认识关键期,不错过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期,所以,把握住了“关键期”,教孩子就会事半功倍,错失了“关键期”去教孩子,就会事倍功半。
二、 培养儿童良好品质的过程需要幼儿园老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下面在我的教育工作中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1、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2、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4、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5、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6、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7、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