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04
小班幼儿偏食的表现、原因及对策的简析
偏食是幼儿普遍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尤其小龄的幼儿更为突出。偏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均衡营养,有碍他们生长发育,不合适的喂养,久而久之使幼儿养成偏食的现象。造成小班幼儿偏食的原因主要有来自父母及进餐环境的影响,还受幼儿自身生理因素的影响。为了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实行家园的配合,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案,来彻底解决幼儿偏食。
一、小班幼儿的偏食现象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观察得知,幼儿偏食现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心理性偏食
心理性偏食是一种营养可以获得补充的无害性偏食。有心理性偏食的小班幼儿,由于习惯及心理因素,会拒食某种食物。但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只要幼儿拒食的食物不是很严重,通常不会因拒食这类食物而导致严重的营养不良,他所缺乏的营养往往可从其他食物中获得补充,其结果并不影响孩子的健康。
(二)经验性偏食
经验性偏食是一种有可能造成体内营养失衡的偏食。 这类幼儿往往从经验和直觉出发,会拒食很多食物,有的幼儿甚至嗜零食舍正餐。其后果可能有两种:一是,他们可能从鸡蛋、海产品、奶制品等食物中获得蛋白质,从水果、西红柿、瓜类、薯类中获得维生素与纤维素,体内营养结构基本均衡;二是,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未能及时补充其所需的营养,自然就会因营养的失衡而损害健康。
(三)过敏性偏食
过敏性偏食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偏食。 由于物种基因的改变、化肥和杀虫除草剂的广泛使用,以及植物、禽畜生存环境被污染等原因,食物中所含致敏物质增多,这易使免疫机能不够完善的儿童发生过敏反应。这种过敏反应大多表现为轻重不同的胃肠不适、全身疲乏、烦躁不安和精力涣散。以致他们在餐桌上见到与致敏食物色泽、味道、形状相近或相似的非致敏食物时,立刻产生拒食心理,甚至为此放弃正餐。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必须细心观察找出致敏源,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避免这种食物在孩子面前的出现,从心理到生理逐步矫正幼儿的偏食。
(四)绝对性偏食
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偏食。 这类偏食成因多而复杂,与幼儿的心理、疾病、习惯等有密切关系。通常可见这类幼儿嗜食某种食物而不涉及其他。由于不肯吃其他食物,体内营养结构会失衡而有损健康。例如:厌吃素食 ,蔬菜吃的少,会导致幼儿体内缺乏水溶性维生素、膳食纤维素、胡罗卜素等,使幼儿抵抗力降低,易导致反复的呼吸道感染。
二、小班幼儿偏食的原因
孩子偏食多半发生在4岁左右,正是小班幼儿的年龄段。而且偏食现象,几乎都发生在父母或子女有些神经质倾向的家庭中。这些父母常常是命令孩子吃这个、吃那个,强迫孩子吃他们不喜欢吃的东西。 孩子一生下来,就会吃东西,这是一种无条件的摄食反射。一般说来,在1岁之前,许多食物是由父母喂给孩子的,这时孩子还不会挑选食品,手抓到什么都会塞到嘴里,能吃的就吃。所以偏食主要是后天养成的习惯,导致幼儿偏食的原因大致如下:
(一)来自父母的影响
幼儿偏食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行为,幼儿偏食的主要原因来自幼儿的家长。
1、幼儿刚断奶吃食物时, 由于对固体食物不习惯, 他们会将某些食物吐出来。有的家长不明原因, 以为是幼儿不喜欢吃。因为心疼幼儿, 家长就改用其他食物喂养, 并不再给他吃这种食物, 慢慢地, 幼儿便形成了偏食的习惯。
2、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幼儿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那种食物味道不好,幼儿就会受到直接影响。另外,如果父母不喜欢吃某种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买这种食物,这也会使幼儿很少吃到这种食物,从而间接造成孩子的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