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848
幼儿教师与孩子的交往
关键字:师生交往、角色定位、观察、帮助者、研究者、优秀的教师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人际关系和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准确的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当好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角色,则不仅能促进师生间的关系良性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否则,将会产生反效果,那么,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应充当哪几种角色呢?
一、教师是观察者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学生的情绪状态。比如,当一年级的小学生书写姿势不正确时,老师轻轻地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用体态语言提醒他,或者手把手帮他把书写姿势调整过来;当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学生疲倦时,教师可以带着大家做个游戏轻松轻松。这一切都源于教师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教师对学生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和促进的前提。如果教师讲课只顾自己津津有味的讲,不顾来自于学生一方的反馈信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不能同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毫无思考理解的余地,这样不是听不懂,便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还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走神”,人在心不在。
例如,笔者有这样的经历,在听寓言《拔苗助长》这课时,任课老师讲到这个寓言的寓意,讲得比较抽象,学生没理解。由于这位老师没有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只管往下讲,到了总结时,老师请学生来讲讲这篇课文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时,只有两个同学举手。
曾经看过一位特级教师的经验总结,里面记录了一个教学片断:《繁星》一文中“深蓝的天空悬着无数半明半暗的星”一句里的“悬”字最难理解。上课的时候她向学生出示了这句话,并点出了这个“悬”字,引出“悬”近义词“挂”,接着以“作者为什么不用挂而用悬”的问题引出讨论。班上大部分孩子都没弄明白,所以班里鸦雀无声,她特地观察了一下孩子们的表情,个个一脸茫然。这时她发现一位学生想发言,但是没举手。于是她点名让这位学生来说。学生讲“挂”要靠着东西,而“悬”则不用。这时,她又发现这时其他孩子也都纷纷点头,有的还大喊出来“对,没错。”她表扬了这位学生,又趁机让孩子用“悬”和“挂”来造句,“天空悬着一轮明月。”“我家墙上挂着一幅画。”……孩子们学会了这个“悬”。
两位老师的做法,结果大不一样。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能只是顾及到这节课的内容还有多少没讲,接下去是哪个环节,下一个环节怎么讲会更好,一个劲地上课赶进度,更应该及时地观察学生的表现。这才能使学生收获更多,班级里的两极分化减小。
二、 教师是设计者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师应根据所教学生的基本状态和思维水平,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环境,在恰当地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独立、创造性地学习。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关键,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时候提问,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比如《种鱼》这一课,是由三幅图组成的看图学文。通过小猫种鱼这一有趣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的道理。第一段老师设计了两个问题:“农民把玉米种在哪,到了秋天怎样?你从哪儿看出收了很多玉米?”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把玉米种到地里,到了秋天是会有收获的。第二段设计了三个问题:“农民把花生种在哪?玉米和花生为什么要种在地里?到了秋天怎么样?”通过上述问题,把玉米和花生联系起来,让学生懂得玉米和花生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植物,把它们种在地里,是会有收获的。第三段设计了三个问题“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花生,心里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小猫能收到很多鱼吗?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呢?”通过这几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事物的规律:玉米、花生和鱼的生长条件是不一样的,玉米、花生是植物,要种在地里;鱼是养在水里的动物,是不能种在地里的。最后通过“小猫怎样做,才能收到很多鱼?”这一问,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与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的能力向前发展。教师是学生小组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将学生合理分组,为小组提供学习材料,指导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新课程的实施也使教师作为设计者的角色更加突出,教师肩上更沉重了。优秀的教师更应该是一名成功的设计者。
三、教师是帮助者
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学生排除思维障碍,尤其注意帮助学习上“暂时落后生”,以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现代教育最大的改革就在于教师除了作为一名设计者以外,将越来越像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教师将会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为学生作必要的引导、适时的提醒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指点迷津。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有些字词的意思不理解或者对于一些结论无法做出判断,他们会向作为信息源的提供者教师寻求帮助,这时学生是主动者,教师是被咨询的对象。 “讨论式教学法”最有利于探究式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的顾问作用不可缺少。当学生的话题、观点肤浅没有价值时,教师就应适时出点子、指迷津,三言两语地做出个别评价或整体评价,引导学生做出富有成果而不失深度与宽度的讨论。 营造氛围。课堂上需要教师营造气氛,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上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老师要及时地调整上课的环节,让学生来做个文字游戏,或者来读一读喜欢的课文片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调动较少发言的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审时度势。课堂像登山一样,具有挑战性,在攀登山顶的旅途中,将会遇到怎样的情况无法确定,教师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