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98
浅谈小班幼儿的常规培养
[摘要]幼儿园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环境,刚入园的孩子们脱离了父母温暖的怀抱,面对新的环境会表现出不适应的情况。如何让幼儿适应新环境并且有秩序地进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这需要我们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建立规则。因此,良好常规的培养对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呢?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方法:
1、要求统一,在活动前交待明确的规则。
2、采用音乐、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
3、以争当“小班长”的形式,表扬和鼓励孩子。
4、适当地运用夸张和比喻。
5、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做维护常规的主人。
6、设置游戏情境,引起幼儿主动遵守常规的兴趣。
[关键词]小班幼儿 常规培养
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有些紧张,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盥洗、解便、进餐、午睡等环节成为小班工作的难点,同时也是我们生活常规建立的关键环节。
一、小班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的存在,必定要受到来自社会、家庭、亲人、同伴、法律、道德、公德等多方面的制约。正是由于这种制约、是人类具有文明、有修养、有高尚的情操,能和谐的团结在一起,发挥聪明与才智,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
规则意识是社会性适应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影响幼儿与同伴交往的关系,也影响一个人终身适应社会的程度。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说明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要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从父母的羽翼下到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生活可谓是一个转折点,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锻炼幼儿独立生活能力,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我们如若对一棵小树苗进行精心修剪培育,它将来长大后会挺拔俊俏,如若长成后再管理扶直那将于事无补。我们不能抱着这种“树大自然直”的思想,小班幼儿适应能力、自控能力、自律能力较弱,教师必须从小班开始就将幼儿的常规培养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中之重。我想小班幼儿常规好了,到了中大班就不会难管理了。
二、常规培养的具体做法
现在的孩子大多受到家庭、亲友、邻居多方的关怀、照顾与爱护。久而久之,一些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的合作。因此教师在教育中应注重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项规则,增强自控能力,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从小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第一个月起,我就开始常规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1、要求统一,在活动前交代明确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