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17
浅谈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要]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大量的信息和研究揭示:孩子不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影响孩子现在的生活,而且也会给将来的学习、生活、处事带来极大的影响。相反,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小班 生活自理能力
一、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身体健康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要的特征。”幼儿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健康的成长,身体才能健康的发展。并指出:在尊重和满足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时,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的代替,鼓励并知道自理自立的尝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对于我们成人来讲是一个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说就是能够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因此 我们要从小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要从学习最基本本领的小班幼儿抓起,让幼儿从小班就能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
二、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和祖辈们溺爱孩子,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有些父母怕麻烦,如看到孩子穿衣服有困难时,不是采取帮助引导孩子正确穿衣服,而是直接代替孩子帮他穿好,于是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我们都注意培养他们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有些爷爷奶奶们出于对孙子孙女的宝贝,什么事情都不要孩子自己动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而且还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从而导致孩子的能力发展迟缓。
(二)孩子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常不知道方法,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爸爸妈妈在家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或导致孩子不会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