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55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自理能力对幼儿目前适应及未来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令人担忧的是现今社会幼儿自理能力下降,由此笔者简要分析幼儿自理能力下降的原因,由于我们家长们的太过包揽和不肯放手的态度,让本该属于孩子自己该有的能力丧失了。孩子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之后探究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意义,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出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三种方法。。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学校和家园共同努力合作的,是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个起步阶段,也是孩子在未来走向社会的一个良好的奠基石。
[关键词]幼儿 自理能力 生活习惯
自理能力就是要亲自处理自己或身边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它是幼儿逐步适应社会环境,学会生活所必备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重点强调的问题。为了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教育者应教会幼儿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个人事务,包括生活、学习和与别人交往等各个方面。在实际教育中幼儿的自理能力有很大的下降趋势,笔者现分析原因如下: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
(一)家长过度保护,致使幼儿产生依赖心理
影响幼儿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的影响作用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家庭是幼儿获得最初生活经验、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的源泉。可以说,家庭是幼儿社会化最早的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幼儿的行为,甚至思想都在家长掌控之中,过度的宠爱孩子,家长对幼儿的行为都是包办代替,包括吃饭、穿鞋、洗手等,把孩子宠在了手心里,抱在心窝里,含在嘴巴里。怕摔了,跌了,化了。会自己走了,还要抱着走;会自己吃饭了,还要帮孩子喂;会自己单独入睡了,还要陪着睡觉。害怕孩子与其他幼儿交往中受到伤害,所以总是家长陪护,幼儿在家长的庇护下,不愿独立做事、不与他人交流,致使幼儿自理能力下降。
(二)家长包办代替,伤及幼儿自尊
孩子们自己去动手做一些事情,家长们就大惊小怪的马上去阻止:“宝贝,你还小,你不会的,让妈妈来,”孩子们想自己去盛饭给爸爸妈妈吃,或者是想拿起小剪刀来做一些手工活动,家长又会说:“你不会的,让妈妈来”“危险的,别去做这样的事情,你不会的!”一次次的“你不会,让妈妈来”,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把父母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或炫耀父母的权威。如果父母滥用权威命令,强迫孩子,无疑大人会赢,但父母的专制态度会导致孩子的抵抗情绪,伤及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变得胆怯,不能独立自主,或者会导致日后孩子出现各种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孩子们尽管各种动作还不熟练,要花费较长的时间,甚至还会损坏物品,但是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要训斥孩子,要有耐心,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技能的发展。
(三)长辈和幼儿园的替代性照顾
有些父母由于工作特别忙或者其他的原因,选择和孩子分开生活,把孩子托付给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人教育照管,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是特别妥当,父母角色的不可转移性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