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论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00
走出溺爱型家教的误区
[摘 要] 本文对现阶段溺爱型家庭教育误区中的过度保护、过分满足、袒护纵容等现象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同时,就如何走出溺爱型家教的误区,提出了应让孩子凡事多尝试,对孩子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约束,让孩子体验挫折,增强意志力的建议。
[关键词] 教养方式 溺爱型家庭 心里缺陷 误区
爱,是人世间最有感染力的情感。在家庭教育中,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中国的许多父母对孩子几乎倾注了所有的爱,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希望。父母爱孩子天经地义,适度的爱能使孩子产生信任感和愉快情绪,有益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如果这种爱失去了理智,不节制地扩展和发挥过度时,便会扭曲。过分地娇宠与放纵孩子,这便是溺爱了。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百依百顺,以幼儿为中心,无原则满足幼儿的一切要求,处处袒护。溺爱型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存在许多的心里缺陷:依赖、自私、懒惰、韧性、自我中心,胆小怕事,情感脆弱,不合群等。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社会问题,因而,引起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本文试想就这一问题谈谈如何走出溺爱型家教的误区。
溺爱型家教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护”出来的依赖
“护”是指家庭教育中的过度保护。溺爱型家庭中的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超过了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一刻也舍不得离开孩子,刮风怕吹到,下雨怕淋到,冬天怕冻到,夏天怕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