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模式探讨
(二)药学监护点2:阿托伐他汀与左氨氯地平的相互作用
患者院外化验胆固醇高,服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日,入院后化验胆固醇2.90 umol↓,但颈动脉超声示:双侧颈总动脉膨大处硬化斑块形成。将阿托伐他汀调整剂量为10mg/日,稳定斑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控制血压,考虑老年人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降压药物应尽可能选用降压效果好、24h平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小的药物。停用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且观察患者入院一周内在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血压变化,收缩压高,舒张压在正常范围,临床药师建议使用长效钙离子拮抗剂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因左旋氨氯地平不影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舒张压,且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初始服用1.25mg,一日一次,服用3日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波动与150~179/77~96mmHg,于是将左氨氯地平剂量调整为2.5mg ,一日一次,三日后血压波动于157~168/78~85mmHg,患者出现轻度双踝部水肿,化验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0u/L↑、门冬氨基转移酶86 u/L↑,患者入院化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基转移酶均正常,入院后使用其它治疗药物未出现任何不适,使用左氨氯地平6日后出现踝部水肿,临床药
师分析阿托伐他汀钙与左氨氯地平在肝脏中均经细胞色素P450酶3A4代谢[2] [4], 二者相互竞争同一底物CYP3A4,致使药物在肝内代谢受阻,浓度增加,同时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医师停用阿托伐他汀钙,保肝治疗。医师接受建议。并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使用4日后复查肝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17u/L↑、门冬氨基转移酶51 u/L↑。患者出院继续治疗
药学监护点3:降血压药物的联用
老年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才能更有效地保护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患者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后血压波动于157~168/78~85mmHg,为了有效控制血压,临床医师考虑联合用药,对于老年患者伴有脑梗死病史选药应具有以下特点,①降压作用持久平稳,②用药次数最好一日一次,以便提高用药依从性,③对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有保护作用,④联合使用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⑤不良反应少,特别是体位性低血压。目前符合这些标准的抗高血压药物主要包括:CCB、ACEI、ARBs类降压药。
ACEI抑制剂已被公认对靶器官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与其他降压药物比较,ACEI优于一般血管扩张药,在使血压下降时,心、肾血流量不下降;优于钙拮抗剂,不会引起水钠潴留,不加快心率;优于α-2阻滞剂,不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优于老一代降压药,无中枢作用;优于硝酸酯类药物,无耐药性,无肝脏首过效应和无停药反跳现象[5]。
AT1受体阻断药,降压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通常1日只需用药1次。临床研究证明,AT1受体阻断剂具有与ACE抑制剂类似的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而且其不良反应显然要少于ACE抑制剂, AT1受体阻断剂对高血压患者的心脏、血管和肾脏有直接的保护作用,而且这种保护作用不依赖于药物的降压效应[6]。
四;总结;将药学知识融入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中,为患者提供量体裁衣的药物治疗方案
脑梗死患者的治疗,除改善循环、保护脑组织外,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也是保证预后的关键。在该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根据患者家庭经济状况、年龄、用药依从性、身体生理状况、病情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对抗血小板聚集及抗高血压药进行选择,将药学知识融入患者个体的治疗方案中,为患者提供量体裁衣的药物治疗方案,使患者用药更安全、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