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黄芪的制剂在临床上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多的新型的黄芪制剂相继研究和应用于临床,这对含黄芪制剂的含量检测、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黄芪制剂分析检测的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陆续有关于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皂苷类成分的研究报道出来。
5 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皂苷成分的研究动态
5.1 黄芪制剂HPLC样品制备方法
因在黄芪制剂中黄芪的活性成分皂苷所占含量较低,在制备HPLC样品时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浓缩,以便更好进行HPLC法测定。其样品处理的原则首要的是将黄芪制剂中的固体颗粒、少量蛋白、色素等成分除去,避免这些物质的存在对皂苷类化合物的测定结果造成干扰。
目前常用的黄芪制剂HPLC样品制备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脱脂、结晶、洗涤、再溶解等方法。在有些难以处理制备的样品中,单一的制备方法并不能满足需求,通常可以是多种方法的同时利用以达到制备合乎要求的样品液。总的来说黄芪制剂HPLC样品制备方法众多,在样品的制备时需要考虑到黄芪制剂的剂型特点,以及需结合HPLC色谱条件选择合适的样品制备方法。
5.2 HPLC色谱条件选择原则
色谱条件的选择和优化是HPLC法测定黄芪皂苷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技术的难点问题。色谱条件的内容主要包括色谱柱类型、流动相组成比例、梯度洗脱程序、柱温控制、检测器等[13]。
根据需要测定的黄芪皂苷的分子结构,判断其分子极性大小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对于大多数极性小的黄芪皂苷的检测,通常选择反向柱,对于部分极性大的皂苷成分则可采用正相色谱柱。流动相的组成比例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进行合理选择调整,很少使用单一溶剂作为流动相,这样的洗脱效果较差,往往是甲醇、水、乙腈、无机盐等多种溶剂间的不同组合,其组成比例则需要通过实验摸索[14]。对于部分成分复杂难以洗脱的皂苷成分,通常则需采用梯度洗脱程序,梯度洗脱程序并无明确规定和参考,需要结合具体实验样品,通过反复的实验摸索得的最优的条件。柱温的控制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皂苷成分自身的溶解度和稳定性进行合适的调整,尽可能的是皂苷成分完全溶解在溶剂中被流动相洗脱检测出来[15]。检测器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多数有紫外吸收的黄芪皂苷,通常可以采用紫外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于部分没有吸收的皂苷类成分,则可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目前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5.3 HPLC图谱数据的处理
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皂苷成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HPLC图谱数据的处理,因黄芪制剂中皂苷类成分众多,所以在图谱上会出现大大小小数十个甚至几十个色谱峰。对于每一个色谱峰所对应的皂苷成分的定位工作也是十分复杂的。首先需要排除溶剂峰、其他物质出峰,根据不同皂苷化合物极性大小,初步定位,同时再根据文献中提供的相对保留时间定位,再者根据对照品在同等色谱条件下进行定位,并更加峰面积计算各组成分的含量]。
5.4 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的应用实例
目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关于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皂苷成分的报道。针对于黄芪皂苷HPLC色谱条件选择以及检测器的选择这些难点问题进行不同方向的研究。
金芪降糖片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有黄芪、黄连、金银花组成,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芪中的5种皂苷类成分。其含量检测一直是该制剂质量标准建立的难点,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邓雁[20]等人采用HPLC法准确测定了金芪降糖片中5中皂苷的含量,其研究的创新点在于采用了梯度洗脱程序成功分离了5种皂苷成分,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准确的测定了5种皂苷成分的含量,且开发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度高、简便易行。
黄芪皂苷IV、III、I等成分在紫外下吸收较弱,若用紫外检测器对其进行检测,则可能造成含量测定结果的不准确。因此Jieping等[21]在检测复方扶芳藤合剂中的黄芪皂苷时,对于黄芪皂苷IV、III、I等紫外吸收较弱的成分创造性的采用了示差折光检测器(ELSD)对制剂中的黄芪皂苷成分进行了准确测定。ELSD是一种通用型质量检测器,尤其适用于没有紫外吸收的皂苷类化合物,该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HPLC-ELSD法分离度良好,结果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黄芪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
HPLC法测定黄芪制剂皂苷成分含量的应用实例还有很多,多数的研究均是在普通HPLC法上加以改进,对其进行升级达到能够对黄芪皂苷这类大分子物质的定位和定量[22]。
6小结与展望
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建立也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类活性成分因为结构复杂和成分的多样性给分析检测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黄芪制剂的皂苷成分的定性和定量亦是如此。为此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采用了西药检测中常用的HPLC法对黄芪制剂皂苷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更高,操作更为简便。当然HPLC法在检测时也存在着一定问题,例如当黄芪皂苷结构相类似时,可能难以达到组分间的完全分离,给测定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其次在HPLC法定量时,需要有相应的对照品,但是所有成分的对照品的制备难度依然存在,在缺少对照品时很难对皂苷成分进行准确定量。
虽然目前HPLC法用于黄芪制剂皂苷成分的检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随着HPLC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以及中药活性成分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HPLC法用于测定黄芪皂苷成分含量会有着良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2] 丁繁,王小虎.中药黄芪抗肿瘤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 2013, 19(1):64-68.
[3] 翟红,魏慧,武玉凤,等.天然药物中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4,11(3):67-68.
[4] 石海莲,吴大正,胡之璧.黄芪皂苷甲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8):565-567.
[5] 仝欣.黄芪主要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5):1246-1249.
[6] 张霞.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概述[J].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 29(7):608-609.
[7] 郭雪红.黄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5,21:3018-3021.
[8] 陈雅,余汶华.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6,15(3):68-69.
[9] 孙念霞,陈志高,高维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芪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