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照品溶液分别进样10,20,30,4 0,50 μl,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以峰面积的常用对数为纵坐标(Y),进样量的常用对数为横坐标(X),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1.5341X+7.3418 r= 0.9994。表明黄芪甲苷在0.3~1.5 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2.4 精密度试验
重复进样对照品溶液5次,每次25μl,分别测定峰面积,按上述回归方程计算出进样量,结果RSD=2.00%。
2.5 稳定性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5μl,每隔4h进样一次,8h内共测定3次,分别测定峰面积,按上述回归方程计算出进样量,RSD=1.28%。
2.6 重复性试验
取样品液,平行取样6份,制成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计算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0.0 034%,RSD=4.23%。
2.7 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测知含量的样品6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的黄芪甲苷,依法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7%,RSD=3.4 6%(表1)。
3 讨论
ELSD 是高效液相色谱仪新一代通用型质量检测器,其检测样品组分应是 非 挥发性的而流动相应是易挥发的溶剂,其中载气流速和漂移管温度是该检测器 的 2个重要的可调参数,流速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信噪比,从而影响峰面积 和保留时间,而温度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溶剂的挥发程度,以致影响基线的稳定性,因此,在试验中应反复认真进行调试,本实验经反复试验与观察,确定载气流 速为2.0 m L/m i n,漂移管温度为8 3.8℃.所确 立的方法可准确测定该制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作者:沈小玲(广东省轻工业高级技工学校 广东广州 510000)
中图分类号: R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b)-0036-02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2813.
[2] 孔祥瑞.中华医学微量元素研究进展 [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6:42-44.
[3] 温燕梅.黄芪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J].中成药,2010,28(6):879-883.
[4] 马晓丰,田晓明,陈英杰等.蒙古 黄芪 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 [J].中草药,2005,36(9):1293-1296。
4.2黄芪成分F3新制剂的急性毒性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成分R新制剂的急性毒性和最太耐受量.I方法】采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和最大耐受量测定方法 [结果】小鼠腹腔注射黄芪成分F,新制剂的半数致死量(LD。)束测出,其最小耐受量为5非g体重.I结论】黄芪成分F,新制剂是一种毒性作用较小的,有一定开发应用前景的药物。
关键词:黄芪成分F,新制剂:急性毒性;最大耐受量。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02)06—0088·02
1材料
(1)药品黄芪成分F,新制剂由本课题组自行提取,试验前浓缩制成可注射的最大浓度(200mg/m1),备用,试验时按比例稀释.(2)动物昆明种小白鼠(20士2)g,雌雄兼用。由大连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2方法和结果
(1)急性毒性试验‘‘,I预试验取小鼠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受试药物以浓缩液为最高浓度,按l倍法依次稀释.小鼠采用腹腔注射给药,给药体积为0.25 lrd/10 g体重.5个剂量组所给予的药物剂量依次为5 000、2 500、l 250、625、312.5 rng/kg体重.给药后连续观察7日,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且无l例死亡.因受药物浓度和给药体积的限制,找不出引起小鼠死亡的剂量,故无法测出黄芪成分F,新制剂小鼠腹腔注射的LD∞
(2)最大耐受量测定取小鼠20只,雌雄各半,以药物所能配制的最高浓度(2001珲枷)及允许使用的最大体积(O.25ml/109体重),一次给予全部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连续观察14日,小鼠除给药后出现安静、聚集不动的现象外,无明显的中毒反应,14日内无l例死亡.由此测得黄芪成分F,新制剂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59/kg体重。
3讨论
黄芪成分F3新制剂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以多糖含量为主的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传统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其进行LD。测定,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因考虑到将来拟将其制成注射剂应用。故实验采用腹腔注射的给药途径来观察其毒性大小,但因受药物配制浓度及给药体积所限,未找出该物质一次腹腔注射所能引起小鼠死亡的剂量。故无法测得其LD。.进而用最大耐受量测定方法,测得其最大耐受量为59/kg体重.从这一结果来看,本品的毒性作用还是比较小的.鉴于本课题组对黄芪成分R新制剂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以及黄芪本身所具有的多方面的药理功效,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地开发应用.而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黄芪成分R新制剂的深入研究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参考资料。
作者:罗学娅,高卫,伦永志,景立新,赵莲华,曹利力(大连大学医学院,辽宁大连116622)
参考文献
[1]贾俊骅 沈映君等。黄芪药剂的I临床应用概况[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t 164.
[2]]陆琮明,等.香菇和黄芪混合多糖抑制S一180肉瘤生长和增强免疫作用的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8,14(4):210
[3]陈聪颖,等,内蒙黄芪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2001,32旧:567.阎储大同,等.黄芪成分F,增强低剂量白介紊Ⅱ诱导LAK细胞的细胞毒效应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1):34
[4]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818
[5]徐叔云,等.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400
4.3黄芪及其复方制剂含量测定方法
含黄芪制剂中皂苷类化合物的HPLC测定方法的概述 (4)(三)由毕业论文网(www.huoyuandh.com)会员上传。